如果观后感是一场辩论,而我有幸入场的话,我应该就是一辩了。可以分析一下题面,可以提出几个观点,可以找出几个类似的故事。只是不能在题面背后剖析,在主题上升华,在看客的脑海里留下惊鸿的一瞥或者可以用来当座右铭的经典语句。
你好之华上映的当天早上,我就迫不及待的去电影院了。电影开始就是沉重的葬礼,之南的葬礼。之南匆匆留下的同学会邀请函和一封信,妹妹之华代为参加,碰上了当年爱慕的尹川,拉开了回忆的序幕。
通过书信,讲了之南之华和尹川的故事,讲了之华婆婆和英语老师的故事,之南和张超的故事,飒然姐妹的故事。尹川喜欢着优秀的学生会会长之南,之南的妹妹悄悄的喜欢着尹川,并当起了尹川和之南的信使。之南和尹川在大学时在一起了又分手嫁给了社会青年张超,遭张超家暴患抑郁症自杀,留下了一个女儿和儿子。尹川心里一直爱着之南,为她写了一本书《之南》,一直沉浸在自己的回忆里,写不出新的东西,也没有娶妻。之华一直活在光彩照人的姐姐的影子里,在合适的年纪里为人母为人妻。
电影并不像电影,就像是我看着邻居家发生的事,安静、自然得没有演的痕迹。
虽看不懂背后深刻的意义,情到深处也跟着他们一起流泪一起哭。之南的女儿睦睦对尹川说:“我知道总有一天,那个给我妈妈寄信的人一定会来接我们走”。我的眼泪就哗啦流下来。故事最后,睦睦和晨晨在阅读妈妈的遗书——那份演讲稿,获得了面对未来的勇气,也让我脑中再放映一次之南对尹川的爱。尹川在阅读那封演讲稿时完成了对青春的追忆和缅怀和放下。之华也在读那篇演讲稿,将对尹川的爱慕收进心底。我也哭。心疼。自己读这演讲稿也哭,遗憾。
电影的很多细节都可以拿来一一解读,比如书信,比如青春,比如告别,比如错过,比如勇敢,比如责任,比如担当。
看完电影,我问自己,我的青春呢?没有悄悄的喜欢过谁,没有给谁写过信,玩笑式的就过了。也有那么一点小遗憾吧。至于有没有活成最好的自己,自己又怎么能看清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