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点五十六分,他背着蓝色书包奔向教室,就在跨进门的那一刻,脖子已经伸得老长,就为更清楚的看看墙上的电子挂钟,他必须得到确认,没有迟到!果然,一遍遍确认了分针、时针、甚至秒针的位置后,他开心地笑了,多么难得,一连迟到五日后,今天终于改写!我看到他咧开的嘴巴里,两颗上门牙已经“下岗”。
我在想,这几日对于他来说,心里应该颇不宁静,更何况他还有些内向。
第一日,迟到五分钟左右,其他孩子都到了,正咿咿呀呀地背课文,我在讲台上翻看前一日的生字本,不经意的回头间,目睹他站在门口,手足无措地望着我,因为开学时候就公布了《班级公约》,孩子们对于违反的人都格外在意,所以我不得不走到他跟前,提示他的晚来,并告知相应的班级处罚意见。他同意了,慢吞吞地去到自己的位子。
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第二日,又是头一天的那个时候,所不同的是,我一眼就看到了出现在门口的他,这次,小家伙居然抹眼泪了,似乎有满腹委屈。职业的敏感告诉我,迟到应该是有原因的。可是作为班主任,为了维护孩子们制定的《班级公约》,我又不得不按规定对待他。但是,我内心知道,我不可以不问缘由地处罚完了就了事。于是,我把他带到教室外面,蹲下身子,把已经近视的双眼对着他蓄满泪水的双眼,轻声地询问原因。他抽抽噎噎地说:“老——师,我——今天早上按照妈妈定的闹铃起的床,可是——吃饭吃得太慢,又——又迟了一一”喔喔,按闹铃起的,只是吃饭太慢,怪不得满腹委屈。根源在这里。我点点头表示知悉了情况,鼓励他下顿饭吃快点,并对他改变此种状况表达了充分的信任。
可是,第三天的情况充分说明,我前一日的鼓励与信任没有起到实质性地作用,他依然迟到了。我想再观察一下,所以按兵不动。第四日,第五日,情况相同。我坐不住了,我知道孩子迟到,只是一个表象,背后藏着拖沓的习惯,淡薄的时间观念等实质。
我拨通了孩子妈妈的电话,原来,爸爸常年在外,妈妈带着姐弟俩和婆婆一起生活,妈妈工作又很忙。他自 小性格内向,胆小,做事动作又慢,每天早上在家里吃饭是个大工程。妈妈知道了学校的情况后,也意识到了因为孩子的一再迟到会接受同学们异样的目光,这样对于孩子的心理会造成很不好的影响。经过充分沟通后我们达成了共识:从家校两方面努力,帮孩子改变这种情况,改掉坏的习惯。
回味他萌萌的笑容,我走到他的座位旁,笑着轻轻抚了抚他的头,对他说“小家伙,干得好,你看,每天早起五分钟还是做得到的,你是男子汉,一定可以坚持的!”他腼腆地稍稍伸了一下舌头,冲我点了点头。记得在罗胖的一篇文章中读到了李希贵校长的一段话“教育是个闭环过程,孩子犯了错,要经历‘批评——表扬——激励——改进——巩固——养成’这个过程,教育活动才算完成”,如此看来,我们只是完成了前面的三项。接下来的事情就是给予他改进的动力,让一切巩固下来,最后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样才算圆满。我相信,有了家庭和学校的合力,我们已经成功了一大半。
孩子是这个世界上最单纯的存在,他们的一切行动,背后都藏着值得琢磨的缘由。每个孩子都是天上的一颗星星,也许偶尔会有灰尘挡住了光华,但是不用急,只要你愿意用如暖阳的温度去擦拭,他或者她,终将发出灿烂的光芒。愿每一个家长和老师,都做擦拭星星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