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环境逐渐萧条的状态下,近期我们公司的订单却日趋丰盛了起来,真是皆大欢喜的事儿。
然而,事一多也埋伏了很多犯错的机会,这不,今天下午在忙碌中收到客人抱怨的信息:
微信收到弹窗时,我第一时间去看了此留言,也未及时回复。
“你们波兰的装箱单总体积搞错导致我海运费用那里有一大笔额外的费用产生......”
但脑海中有一些自我语言的发生,如:
果然,错的永远是指向我们,但从她的留言中能看出,也只是发发牢骚而已,而且是私信,表明她虽将责任指向了我,但不乏她也意识到了欠缺检查这一道程序。
十分钟后,我拐个弯道向她作了回复。并同理她的感受,回复道:同感,有种一失足成千足恨的赶脚。
![](https://img.haomeiwen.com/i22164848/32b564924f4ab1fd.jpg)
与此同时,我也在寻思是哪里出了问题,于是再次打开表格,原来症结找到了,是:表格内的公式有点剪不清理还乱,当即将计算后的结果直接敲进了屏幕(最主要是错误的结果),就出现如今的大乌龙,经过一番调整已更新正确的公式,且在工作的台历上作了标识“做包装单多多检查公式后再发出”。
客人没有就此罢休,为了杜绝再发生,客人再次加码了,说道:“下次出现这种问题,不会提醒你们的,并且产生的额外运费也不会补钱给我们”。
这个,对于我们做工厂的来说,是最致命的问题--不给钱。
想想,这样的协迫,也确实挺成功的,特别对于我这种人,一心想把工作干好,服务好客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再次,作出了积极的回应:“应该不会有下次了”。
也许,她感受到了我的忠诚;也许,她觉得用那般慓悍的协迫,晾我也不赶再出错,即使出错了也是我的全责,与她没有半毛钱关系了;而且,我也没有与她针锋相对,变向地给足了她颜面,最终消停了。
现在想来,要是在实际操作中,多留心、勤检查,也没必要费这般心思去违和,甚至心顿感有点低下的节奏。
愿这次的“一失足成千古恨”,会有吃一堑长一智的功效,做好自己的点点滴滴,才是真正的王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