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财富的哥德巴赫猜想
1、人类的行为只是在不确定性下寻求一种概率上的确定或是获得一种比较大的概率而已。
2、《国富论》开篇即讨论分工。有了分工,那么一个人的财富成就,就已经不是其自身在特定分工的努力与奋斗所能决定的了,更多地取决于其所处的分工体系以及其在分工体系中所处的分工的位置。
3、选择或者整合一个分工体系,或是在分工体系中抢占一个有利的分工位置,很多时候比在一个既有的分工位置上面付出辛勤与汗水更加重要。
4、改革开放的前30年,沿海地区尤其是广东、上海、背景等成为人口迁入速度最高的几个地方,这些地方的发展机会与财富机会(比如房价上涨幅度)明显更好。
5、自古以来,从事业发展与财富积累的角度,德智劳三者,德为先,智次之,劳最末。
6、李嘉诚曾经说过:“我的生意比别人做得大些,其实原理很简单,就是在生意的过程中,本该赚10块,我只拿9块,给对方多留1块。因为大部分人只想多赚,于是,更多的人就愿意与我做生意,结果,时间长了,我反而赚得更多。让别人多赚,就是自己赚多的秘密。”
7、在中国的传统智慧中,读书在成就事业或者财富中的因素排名中,重要性却排在命、运、风水、积德之后。现代读书对于个人成就和财富的重要性,已经远远低于古代。财富之路需要身体力行,去接受命运的垂青或者打击。
8、进入商业社会与信息社会之后,土地的重要性便逐步让位于资本、品牌与智力等。
第一章 波浪式的改革开放带来波浪式的财富机遇
1、财政分税制改革,则将税收按照不同税种分为国税与地税。其中,最重要增值税,中央获得75%,地方获得25%。所得税,中央获得60%,地方获得40%。土地出让收入则全归地方政府所有。基于我国地方政府在经济法汉中所发挥的重要而积极的作用,这一财政收入分配结构几乎决定了未来中国的经济发展,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当前的经济形势。
2、财政分税制改革的真正作用是促进了商品市场对于全体国民的开放。分税制改革后,地方政府开始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将重心放在土地运作以及招商引资上面。
3、在知识经济中,基础设施已经不是水、电、通信、公路、桥梁、能源等实的基础设施了,而是金融、咨询、人才培训、知识产权保护、司法环境等虚的基础设施。
4、通过房产税,将未来土地出让收入与房价上涨的收益转移到税收方面,而且中央能够获得一部分,将会弱化地方政府的土地运作动机。房产税使得国家财富分配向无房阶级倾斜,向股权的拥有和创造者倾斜。
5、中国为应对东南亚金融危机而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以及开放房地产市场和房地产金融以拉动投资,正与中国经济当时从“要素市场”向“投资导向”的转型吻合。
6、2008年,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中国推出4万亿,推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成功度过金融危机。
这本书很好地帮读者把中国改革开放至今的脉络梳理清晰,并且有读到的观点和见解来分析中国过往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对中国经济发展方向的影响。
同时,考虑到中国特殊的传统文化、消费习惯和比较优势,提出了最新的转型策略和转型方向,必须是创新拉动,这一点,在该书出版之日即2015年,并未被广泛传播。
其中的逻辑,可谓环环相扣,目前我并未发现半点破绽,确实是本值得精读的好书。
相较很多国外所谓经典著作,虽然很符合西方经济学理论的逻辑,却放在中国失去了一种接地气的解读,往往也给人带来不少误解。
放空自己,让作者带着去重温一遍中国的经济金融史。
(未完待续,第一章第二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