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兰丁格:我们需要讨论我们的知识,是如何以内在的方式来加以说明的。
前面我们所讨论的两种理论,“基础理论”和“连贯理论”都属于信念理论,将一个信念的可辩护性看成完全是由一个人所相信的其他信念所决定的。信念理论属于内在主义。内在主义放松了这一要求,将可辩护性看成是更一般地由一个人的内在状态所决定。外在主义则进一步放松了对可辩护性的要求,强调除了相信者的内在状态外,还有其他的东西和一个信念的可辩护性有关。
4 内在主义与外在主义(1)概而言之,基础理论和连贯理论,都属于内在主义。内在主义认为,我们关于最根本的知识,来自于我们内在的信念状态的。这种内在的信念状态,就跟“相信活动”有关。
一、内在主义传统
(一)可信的理由
“如果你相信上帝存在,上帝就存在。” 因而,相信本身就决定了知识的可靠性。
那么问题来了,“你相信上帝存在”这件事情本身,到底是取决是上帝自身的存在(因为上帝存在,所以我们相信上帝存在),还是取决于我们对上帝存在的信仰(因为我们相信上帝存在,所以上帝存在)。对于这个问题很多人都在争论不休。
任何关于信念的说法,都不过是给出关于可信事物的理由。只要我们能够给出关于我们所相信事物的理由,我们似乎就可以坚信,我们所相信的事物一定是存在的。
(二)内省的根据
相信作为一种内在的心理状态,表征为“内省的根据”,即我们可以根据我们的反思,来推导出关于我们接受某个事物存在的理由。内省的依据,来自于我们对经验事实反思的结果。
(三)推理链条
根据我们能够给出的事实与事实之间的相互关系来说,某一个事件的发生,它是有某种依据和理由的。(例如,福尔摩斯破案。)
(四)责任观念(我们究竟要相信什么?)
当我们要接受某一个信念的时候,我们一定有一种心理的取向,我们不是毫无选择的相信一切东西。
我们要相信什么,与我们的价值取向、责任、判断的目的相关。
参考文献:
[1] (美)约翰•波洛克,(美)乔•克拉兹. 当代知识论[M].陈真, 译.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第4章.
[2] (美)路易斯·P·波伊曼. 知识论导论:我们能知道什么?(第2版)[M]. 洪汉鼎, 译.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第8章.
[3] 网络课程:知识论导论:我们能知道什么?
https://mooc1.chaoxing.com/course/200051510.html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