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我知学》理论介绍

《我知学》理论介绍

作者: 韩妙第 | 来源:发表于2023-08-05 12:51 被阅读0次

 

我知

韩妙第:著

 

图片来自网络

20230806

我知学》理论介绍

作者:韩妙第

日期20230806

一.反映性

反映是指反映对象固有的特性,即一反映对象和其他反映对象发生相互作用时,以自身的变化再现他物某些特点。通常指反映对象作用于人的感官,而使人以观念的形式对客体及其规律和特性模写、复制和再现。这是摄取对象普遍都能反映被摄取对象现象特征的最客观、最真实以及最当下现象的真实状态。因此,反映是反映对象所引起的主观感受和看法。反映对象作用于人的感官而引起的模写(摄影、摹本),即反映,亦称之为映象。人的感觉、知觉、表象、观念、概念等都是客观世界的反映,实践是反映的基础。

 

二.记忆性

《辞海》中“记忆”的定义是;“人脑对经验过的事物的识记、保持、再现或再认。识记即识别和记住事物特点及联系,它的生理基础为大脑皮层形成了相应的暂时神经联系;保持即暂时联系以痕迹的形式留存于脑中;再现或再认则为暂时联系的再活跃。通过识记和保持可积累知识经验。通过再现或再认可恢复过去的知识经验。从现代的信息论和控制论的观点来看,记忆就是人们把在生活和学习中获得的大量信息进行编码加工,输入并储存于大脑里面,在必要的时候再把有关的储存信息提取出来,应用于实践活动的过程。把两者结合起来,可以将记忆的含义表述得更确切一些。所谓记忆,就是人们对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应用过程,是对信息的选择、编码、储存和提取过程。

 

三.解释性

解释,就是将事件、事情以及事态形成、变化以及发展的原因进行溯源循证,同时针对事件、事情以及事态变化时的各种状态进行客观性记叙、描绘以及纪实性记录,最后则是针对事件、事情以及事态发展中各种影响因素进行辨析。显然,解释所要达到的境界就是“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自然而然进入必然王国”的通透理解、认知、识别等知识状态。

显然,解释就是针对所观察对象存在的疑难问题向理解能力更低下的人进行分析,同时帮助他们理解、消化并对所观察对象存在的疑难问题形成思考。因此,解释行为就还将具有逻辑性的说明方法,有程序性的将客观事物产生、波动以及变化的原因、机制和规律,告知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变化和发展的规律。因此,解释就是将所要解读的字、词组、概念、术语、论文、著作内涵的意义进行释放,使得其所具有的隐形含义被解释清楚,从而能够以常识性的知识被了解和掌握。

 

四.定义性

什么是我知?

“我知”就是认知行为处于“我已经知道的”,“我目前并不知道的”的以及“我想知道的”三种状态时,作为这种概念就是对上述过去时、现在时以及将来时三种认知结构的概括。自然,作为“我知”的认知能力就是通过已知性、未知性以及求知性展示出其能力,同时在认知的结果上有着诉求性、要求性以及需求性三种目的,并最终通过洞察力、判断力以及决策力体现出认知能力的功能境界。

五.概念性

什么是我知?

“我”即“自我、自身”,“我知”就是指从自身的角度去达到“知”的境地。这种认知结构是受到认知活动主体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带着主观的立场去认知世界而被影响。显然,这样的认知结果是受到个人的认知动机、知识结构以及历史经验影响而呈现出带有主观色彩和偏见的认知境地。自然,“我知”这一认知结构的指导思想是由兴趣性、目的性以及主观性组成,认知能力则通过已知性、未知性以及求知性发挥出“我知”的作用,并在实践中秉持主张性、主义性以及主导性原则,进而展示反映性、记忆性以及解释性三种认知能力的现象特征,最终则以内因性、局限性以及偏执性三种认知的境界体现出“我知”这一认知主体的认知领域。

结语:

“我知”的主观性主要表现为认知行为先天带有其原始的动机性、欲望性以及立场性等的认知内驱力。自然,作为在内引驱动下的认知活动还有着自发的行为逻辑。同时,受到内因驱动下的认知结果往往由于“我知”的主观性而被局限,呈现出一厢情愿的偏执性结果。自然,开创《我知学》理论就是研究“我知”的认知能力是由什么内因构成?并且这样自发的内因在产生、变化以及发展的过程中有着什么样的逻辑、规律以及路径?而且,通过对“我知”的这一认知角度、认知结构以及认知能力的研究发现。任何“我知”的认知成就更多的是体现在如何将“我知”这样的认知状态在社会实践中马上转化为现实利益的占有性、拥有性以及享有性等境地。

我知学》理论目录

作者:韩妙第

日期20230806

 

第一章:我知的现象┉┉┉┉┉┉┉┉┉┉┉┉┉┉┉┉┉┉┉┉┉┉┉┉┉┉┉┉(001

一.我知的概念┉┉┉┉┉┉┉┉┉┉┉┉┉┉┉┉┉┉┉┉┉┉┉┉┉┉┉┉┉┉(001

(一)词本位┉┉┉┉┉┉┉┉┉┉┉┉┉┉┉┉┉┉┉┉┉┉┉┉┉┉┉┉┉┉┉(001

(二)递归性┉┉┉┉┉┉┉┉┉┉┉┉┉┉┉┉┉┉┉┉┉┉┉┉┉┉┉┉┉┉┉(001

(三)定义性┉┉┉┉┉┉┉┉┉┉┉┉┉┉┉┉┉┉┉┉┉┉┉┉┉┉┉┉┉┉┉(001

 

二.我知的特征┉┉┉┉┉┉┉┉┉┉┉┉┉┉┉┉┉┉┉┉┉┉┉┉┉┉┉┉┉┉(001

(一)反映性┉┉┉┉┉┉┉┉┉┉┉┉┉┉┉┉┉┉┉┉┉┉┉┉┉┉┉┉┉┉┉(001)

(二)记忆性┉┉┉┉┉┉┉┉┉┉┉┉┉┉┉┉┉┉┉┉┉┉┉┉┉┉┉┉┉┉┉(001)

(三)解释性┉┉┉┉┉┉┉┉┉┉┉┉┉┉┉┉┉┉┉┉┉┉┉┉┉┉┉┉┉┉┉(001)

 

三.我知的类别┉┉┉┉┉┉┉┉┉┉┉┉┉┉┉┉┉┉┉┉┉┉┉┉┉┉┉┉┉┉(001

(一)内因性┉┉┉┉┉┉┉┉┉┉┉┉┉┉┉┉┉┉┉┉┉┉┉┉┉┉┉┉┉┉┉(001

(二)局限性┉┉┉┉┉┉┉┉┉┉┉┉┉┉┉┉┉┉┉┉┉┉┉┉┉┉┉┉┉┉┉(001

(三)偏执性┉┉┉┉┉┉┉┉┉┉┉┉┉┉┉┉┉┉┉┉┉┉┉┉┉┉┉┉┉┉┉(001

第二章:知的形态┉┉┉┉┉┉┉┉┉┉┉┉┉┉┉┉┉┉┉┉┉┉┉┉┉┉┉┉(001

一.知的思想┉┉┉┉┉┉┉┉┉┉┉┉┉┉┉┉┉┉┉┉┉┉┉┉┉┉┉┉┉┉(001

(一)兴趣性┉┉┉┉┉┉┉┉┉┉┉┉┉┉┉┉┉┉┉┉┉┉┉┉┉┉┉┉┉┉┉(001)

(二)目的性┉┉┉┉┉┉┉┉┉┉┉┉┉┉┉┉┉┉┉┉┉┉┉┉┉┉┉┉┉┉┉(001)

(三)主观性┉┉┉┉┉┉┉┉┉┉┉┉┉┉┉┉┉┉┉┉┉┉┉┉┉┉┉┉┉┉┉(001)

二.知的程序┉┉┉┉┉┉┉┉┉┉┉┉┉┉┉┉┉┉┉┉┉┉┉┉┉┉┉┉┉┉(001

(一)理解性┉┉┉┉┉┉┉┉┉┉┉┉┉┉┉┉┉┉┉┉┉┉┉┉┉┉┉┉┉┉┉(001)

(二)知道性┉┉┉┉┉┉┉┉┉┉┉┉┉┉┉┉┉┉┉┉┉┉┉┉┉┉┉┉┉┉┉(001)

(三)悟性┉┉┉┉┉┉┉┉┉┉┉┉┉┉┉┉┉┉┉┉┉┉┉┉┉┉┉┉┉┉┉(001)

三.知的形式┉┉┉┉┉┉┉┉┉┉┉┉┉┉┉┉┉┉┉┉┉┉┉┉┉┉┉┉┉┉(001

(一)体验┉┉┉┉┉┉┉┉┉┉┉┉┉┉┉┉┉┉┉┉┉┉┉┉┉┉┉┉┉┉┉(001

(二)认知┉┉┉┉┉┉┉┉┉┉┉┉┉┉┉┉┉┉┉┉┉┉┉┉┉┉┉┉┉┉┉(001

(三)把握┉┉┉┉┉┉┉┉┉┉┉┉┉┉┉┉┉┉┉┉┉┉┉┉┉┉┉┉┉┉┉(001

 

第三章:知的本质┉┉┉┉┉┉┉┉┉┉┉┉┉┉┉┉┉┉┉┉┉┉┉┉┉┉┉┉(001

一.知的原因┉┉┉┉┉┉┉┉┉┉┉┉┉┉┉┉┉┉┉┉┉┉┉┉┉┉┉┉┉┉(001

(一)已知性┉┉┉┉┉┉┉┉┉┉┉┉┉┉┉┉┉┉┉┉┉┉┉┉┉┉┉┉┉┉┉(001

(二)未知性┉┉┉┉┉┉┉┉┉┉┉┉┉┉┉┉┉┉┉┉┉┉┉┉┉┉┉┉┉┉┉(001

(三)求知性┉┉┉┉┉┉┉┉┉┉┉┉┉┉┉┉┉┉┉┉┉┉┉┉┉┉┉┉┉┉┉(001

 

二.知的目的┉┉┉┉┉┉┉┉┉┉┉┉┉┉┉┉┉┉┉┉┉┉┉┉┉┉┉┉┉┉(001

(一)要求性┉┉┉┉┉┉┉┉┉┉┉┉┉┉┉┉┉┉┉┉┉┉┉┉┉┉┉┉┉┉┉(001

(二)诉求性┉┉┉┉┉┉┉┉┉┉┉┉┉┉┉┉┉┉┉┉┉┉┉┉┉┉┉┉┉┉┉(001

(三)需求性┉┉┉┉┉┉┉┉┉┉┉┉┉┉┉┉┉┉┉┉┉┉┉┉┉┉┉┉┉┉┉(001

 

三.知的功能┉┉┉┉┉┉┉┉┉┉┉┉┉┉┉┉┉┉┉┉┉┉┉┉┉┉┉┉┉┉(001

(一)洞察力┉┉┉┉┉┉┉┉┉┉┉┉┉┉┉┉┉┉┉┉┉┉┉┉┉┉┉┉┉┉┉(001

(二)判断力┉┉┉┉┉┉┉┉┉┉┉┉┉┉┉┉┉┉┉┉┉┉┉┉┉┉┉┉┉┉┉(001

(三)决策力┉┉┉┉┉┉┉┉┉┉┉┉┉┉┉┉┉┉┉┉┉┉┉┉┉┉┉┉┉┉┉(001

第四章:知的规律┉┉┉┉┉┉┉┉┉┉┉┉┉┉┉┉┉┉┉┉┉┉┉┉┉┉┉┉(001)

一.知的原则┉┉┉┉┉┉┉┉┉┉┉┉┉┉┉┉┉┉┉┉┉┉┉┉┉┉┉┉┉┉(001)

(一)主张性┉┉┉┉┉┉┉┉┉┉┉┉┉┉┉┉┉┉┉┉┉┉┉┉┉┉┉┉┉┉┉(001)

(二)主义性┉┉┉┉┉┉┉┉┉┉┉┉┉┉┉┉┉┉┉┉┉┉┉┉┉┉┉┉┉┉┉(092)

(三)主导性┉┉┉┉┉┉┉┉┉┉┉┉┉┉┉┉┉┉┉┉┉┉┉┉┉┉┉┉┉┉┉(001)

 

二.知的方法┉┉┉┉┉┉┉┉┉┉┉┉┉┉┉┉┉┉┉┉┉┉┉┉┉┉┉┉┉┉(001)

(一)意向性┉┉┉┉┉┉┉┉┉┉┉┉┉┉┉┉┉┉┉┉┉┉┉┉┉┉┉┉┉┉┉(001

(二)倾向性┉┉┉┉┉┉┉┉┉┉┉┉┉┉┉┉┉┉┉┉┉┉┉┉┉┉┉┉┉┉┉(001

(三)导向性┉┉┉┉┉┉┉┉┉┉┉┉┉┉┉┉┉┉┉┉┉┉┉┉┉┉┉┉┉┉┉(001

 

三.知的形式┉┉┉┉┉┉┉┉┉┉┉┉┉┉┉┉┉┉┉┉┉┉┉┉┉┉┉┉┉┉(001)

(一)解读┉┉┉┉┉┉┉┉┉┉┉┉┉┉┉┉┉┉┉┉┉┉┉┉┉┉┉┉┉┉┉(001)

(二)说明┉┉┉┉┉┉┉┉┉┉┉┉┉┉┉┉┉┉┉┉┉┉┉┉┉┉┉┉┉┉┉(001)

(三)明白性┉┉┉┉┉┉┉┉┉┉┉┉┉┉┉┉┉┉┉┉┉┉┉┉┉┉┉┉┉┉(080

 

第五章:知的价值┉┉┉┉┉┉┉┉┉┉┉┉┉┉┉┉┉┉┉┉┉┉┉┉┉┉┉┉(001

一.知的求知价值┉┉┉┉┉┉┉┉┉┉┉┉┉┉┉┉┉┉┉┉┉┉┉┉┉┉┉┉(001

(一)探索性┉┉┉┉┉┉┉┉┉┉┉┉┉┉┉┉┉┉┉┉┉┉┉┉┉┉┉┉┉┉┉(001)

(二)质疑性┉┉┉┉┉┉┉┉┉┉┉┉┉┉┉┉┉┉┉┉┉┉┉┉┉┉┉┉┉┉┉(001)

(三)评估性┉┉┉┉┉┉┉┉┉┉┉┉┉┉┉┉┉┉┉┉┉┉┉┉┉┉┉┉┉┉┉(001)

二.知的实践价值┉┉┉┉┉┉┉┉┉┉┉┉┉┉┉┉┉┉┉┉┉┉┉┉┉┉┉┉(001

(一)占有性┉┉┉┉┉┉┉┉┉┉┉┉┉┉┉┉┉┉┉┉┉┉┉┉┉┉┉┉┉┉┉(001)

(二)拥有性┉┉┉┉┉┉┉┉┉┉┉┉┉┉┉┉┉┉┉┉┉┉┉┉┉┉┉┉┉┉┉(001)

(三)享有性┉┉┉┉┉┉┉┉┉┉┉┉┉┉┉┉┉┉┉┉┉┉┉┉┉┉┉┉┉┉┉(001)

三.知的成就价值┉┉┉┉┉┉┉┉┉┉┉┉┉┉┉┉┉┉┉┉┉┉┉┉┉┉┉┉(001

(一)经历性┉┉┉┉┉┉┉┉┉┉┉┉┉┉┉┉┉┉┉┉┉┉┉┉┉┉┉┉┉┉┉(001

(二)经验性┉┉┉┉┉┉┉┉┉┉┉┉┉┉┉┉┉┉┉┉┉┉┉┉┉┉┉┉┉┉┉(001

(三)经典性┉┉┉┉┉┉┉┉┉┉┉┉┉┉┉┉┉┉┉┉┉┉┉┉┉┉┉┉┉┉┉(001

相关文章

  • 《关键对话》案例篇

    学技巧要先学理论,但不能只看理论,理论解决了“知”层面的问题,如果要“行”,还得结合案例来学习。这篇案例篇结合理...

  • 我学ABC理论

    ABC理论㈠这个周末在读《活在当下》这本书,导读部分张德芬有这样一段落话:"人类受苦的根源来之我们的思维。思维其实...

  • 《社会学》:人是社会化的动物

    安东尼·吉登斯所著的这本《社会学》是一本带有教科书性质的著作。吉登斯在阐述社会学的相关理论时,理论介绍相对弱...

  • Chapter 1: A Linear Regression M

    计量经济学总体介绍: 知乎上有一位前辈总结的很不错,我就不详细介绍了。 知乎:(逍遥温温)#课程体验#计量经济学学...

  • 学习| 思维模型—68断裂点理论思维模型

    上期我们介绍了源于工程学的冗余备份系统思维模型,今天我们介绍第二个源于工程学的思维模型——断裂点理论思维模型。 如...

  • 教育学

    -教育学(教育学类)文理兼报 1专业介绍: 教育学主要研究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包括教育现象...

  • 胡适——《介绍我自己的思想》读书笔记

    胡适——《介绍我自己的思想》读书笔记 辨证法的哲学本来也是生物学发达以前的一种进化理论;依他本身的理论,这个一正一...

  • CAP理论介绍

    CAP原理指的是,在分布式系统中这三个要素最多只能同时实现两点,不可能三者兼顾。因此在进行分布式架构设计时,必须做...

  • CAP理论介绍

    CAP原则 CAP原则又称CAP定理,指的是在分布式系统的设计中,没有一种设计可以同时满足 Consistency...

  • 睡着还是醒着?

    12月16日,今日学习收获分享: 1、学-知-行,学习理论,树立正知正见,生活工作中落地实践。 2、由果寻因,不断...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知学》理论介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bmbp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