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中国年,说中国——中国皮影戏之精巧

中国年,说中国——中国皮影戏之精巧

作者: 不断长牙齿的大猫 | 来源:发表于2023-01-29 22:06 被阅读0次

    中国皮影戏,是让观众,通过白色布幕,观看一种平面偶人表演的灯影,来达到艺术效果的戏剧形式。

    而皮影戏中的平面偶人、以及场面道具景物,通常是民间艺人用手工,刀雕彩绘而成的皮制品,故称之为皮影。

    中国皮影戏,是我国出现最早的戏曲剧种之一。

    中国皮影戏,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巧妙结合而成的独特艺术品种,是中华民族艺术殿堂里不可或缺的一颗精巧的明珠。

    中国皮影戏,已约有一千年的历史。

    据说,在元代,曾传到西亚,并远及欧洲。

    由于皮影戏的流行地区、演唱曲调和剪影原料不同,而形成许多类别和剧种。

    其中,以河北唐山一带的驴皮影、西北的牛皮影较著名。

    中国皮影戏,也叫“皮影”、“灯影戏”、“土影戏”——即: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版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戏剧。

    其剧目、唱腔,多同地方戏曲相互影响,由艺人一边操纵,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

    中国皮影戏,最早诞生在两千年前的西汉,俗称影子戏。

    它,发祥于中国陕西,成熟于唐宋时代的秦晋豫,极盛于清代的河北。

    顾名思义,皮影,是采用皮革为材料制成的,出于坚固性和透明性的考虑,又以牛皮和驴皮为佳。

    皮影的皮雕上色时,主要使用红、黄、青、绿、黑等五种纯色的透明颜料。

    由于这些特殊的材质,使得皮影人物及道具,在后背光照耀下,投影到布幕上的影子,显得瑰丽而晶莹剔透,具有独特的美感。

    沿袭传统戏曲的习惯,皮影人物,被划分为生、旦、净、末、丑五个类别。

    更加特别的是,每个人物都由头、上身、下身、两腿、两上臂、两下臂和两手——这十一件连缀组成。

    表演者,通过控制人物脖领前的一根主杆,和在两手端处的两根耍杆,来使人物做出各式各样的动作。

    在中国,不少的地方戏曲剧种,都是从皮影戏中派生出来的。

    而皮影戏,所用的幕影演出道理,以及表演艺术手段,对近代电影的发明,以及现代电影美术片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

    皮影戏,是中国一种民间艺术形式。

    中国西北部甘肃的陇东皮影,主要分布于平凉、庆阳各县,较为集中的为东临陕西、宁夏的三角地带。

    陇东皮影戏,大约在明清(14世纪-19世纪)时,就已经十分流行。其皮影造型——俊俏大方,外轮廓挺拔概括,镌刻精细流畅。

    陇东皮影制作,选用:年轻、毛色黑的公牛皮——这种牛皮,厚薄适中,质坚而柔韧,青中透明。

    牛皮刮干净、晾至净亮透明时,即可制作。

    先将样稿,轻画在牛皮上,然后,用各种型号的刀具,或刻或凿。

    之后,用透明水色着色,颜色一般不调和,故而纯正绚丽、对比强烈。

    刻凿、着色完毕后“出水”——即:熨平,这是其中最关键也是最难的一关。

    出水后,再晾干,装订组合,即可上台表演。

    中国西北部——陕西省的皮影,保留着民间说书的种种痕迹,它是近代陕西,多种地方戏曲的前身。

    陕西皮影,造形质朴单纯,富于装饰性,同时,又具有精致工巧的艺术特色。

    陕西皮影,人物造型的轮廓,整体概括:线条优美、生动、有力度。在轮廓内部,以镂空为主,又适当留实,做到:繁简得宜、虚实相生。

    皮影人物、道具、配景的各个部位,常常饰有不同的图案花纹,整体效果:繁丽而不拖沓,简练而不空洞。

    每一个形象,不仅局部耐看,而且,整体配合,既充实又生动,统一构成完美的艺术整体。

    在陕西华县,当地的皮影,又叫:“五人忙”。

    其中,最重要的是:“前声”——生旦净丑,都由这位一人演唱。有时,一唱就是八个小时。唱的同时,还要打大鼓弹月琴,相当于一个乐队的指挥。

    然后是“签手”——负责操纵皮影表演:“坐槽”,也叫打后台——坐在后台的最后面,负责敲锣、打碗碗、击铙、打梆子等,一共5件乐器。

    “上档”,主要负责拉二弦琴和吹唢呐;“下档”,主要负责拉板胡、长号和配合签手。

    其实,就是五个人,可是听起来,像是一个完整的乐队。

    陕西华县皮影,不仅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古老的艺术品种,同时,也是被国内外皮影界,公认的:所有中国地方皮影、乃至世界皮影艺术种类之集大成者。

    因其最古老、最精粹、最成熟、最完美、最经典和最有资格代表中外皮影艺术的最高水平,被誉为“中华戏曲之父”和“世界皮影之父”。

    所以,专家们认为:华县皮影,在国内外皮影史的地位,近似于秦始皇兵马俑,在中外考古史的地位。

    唐山皮影,又称滦州影、乐亭影、驴皮影,是中国皮影戏中影响最大的种类之一。

    通常认为:滦州影戏,初创于明代末期,盛行于清末民国初年,迄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唐山皮影戏,主要操纵演员有两个人,即“上线”和“下线”。支配影人动作的杆子有3根,分别叫“主杆”和“手杆”。

    唐山皮影戏演出,通常有拿、贴、打、拉、唱五种分工,有“七忙八闲”之说。

    唐山皮影戏的剧本,又称“影卷”,现存至少500多部。其中,“连台本”有130多部,单本剧也很多。

    剧目有:《五锋会》《二度梅》《青云剑》等。

    皮影传统剧本的文学结构,为人物出场有上场“诗”,下场“对”。其格律常用“七字句”、“十字锦”、“三赶七”、“五字赋”、“硬散”、“大金边”、“小金边”等。

    这些唱词结构,都是以对偶的上下句,为其结构的基本单位。每段唱词,一般都是由若干对声韵相同的上下句组成。

    唐山皮影,以乐亭方言为基础,以唱功见长,风格独特,为板腔体。

    基本板式有:大板、二性板、三性板、散板以及平唱、花腔、凄凉调、悲调、游阴调、还阳调,以及因特殊句式而得名的三赶七等,各种腔调。

    唐山皮影的雕刻,要经过刮皮浆皮、拓样雕刻、着色涂油、拼钉装杆几个步骤。刀口和上色,是最能体现雕刻艺人水平的地方。人物造型分为:生、小、大、鬓、丑等。

    唐山皮影的剧目,内容是:深层剖析当地社会民俗民风、宗教心理的重要材料。

    历代唐山皮影艺人,对唱腔表演、舞台道具的材料,和技艺的改良与创新,从未间断过。这些经验,是今人和后人的宝贵财富。

    唐山皮影的传承,延续着口传心授的方式,为文化传承的方式方法提供了重要借鉴价值。

    唐山皮影的唱腔、音乐、表演、造型,有着本地域特有的风格,受到国内外同行和观众的赞誉,具有很高的欣赏与研究价值。

    现在,唐山皮影,能够进行皮影戏剧本创作的人,不足10人。而且,皮影艺人年龄偏大,找不到徒弟传承,欣赏皮影艺术的人,也越来越少。所以,唐山皮影,面临着失传的困境。

    此外,还有:冀南皮影戏、山河北孝义皮影戏、辽宁复州皮影戏、浙江海宁皮影戏、湖北江汉平原皮影戏、陕西环县道情皮影戏、河北凌源皮影戏;岫岩皮影戏、云南腾冲皮影戏、冀东昌黎皮影、河南罗山皮影戏和潮州陆丰皮影戏,等等。

    其中,潮州陆丰皮影戏,于2006 年5 月20 日,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陆丰皮影戏剧团,被市定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保护。

    潮州陆丰皮影戏,多次赴京或出国演出,所演剧目如:《战恶兽》、《鸡与蛇》、《龟兔赛跑》、《飞天》、《鸡斗》、《哭塔》等,广受好评。

    陆丰皮影,是一种传统民间艺术,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教育价值和艺术价值。

    2011年11月27日,总部位于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7日宣布:把中国皮影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读书笔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国年,说中国——中国皮影戏之精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bnph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