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方法
我们不妨再看看陆九渊谈读书的诗。陆九渊和朱熹都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但是两个人在对儒家发展的路径上又是不同的,甚至是对立的。朱熹与北宋的程颢程颐兄弟开创的是“程朱理学”,强调“理”高于一切。但陆九渊则和明代的王阳明开创则是“陆王心学”,强调“心”是宇宙万物的主宰。
陆九渊的这首谈读书的诗在风格上和朱熹迥然不同,既不写景,也不抒情,一上来就直接说理。
“读书切戒在慌忙。”强调读书最忌讳的就是心思不定,慌里慌张。朱熹也曾经说过,“今日学者不长进,只是心不在焉。”那读书要怎么样呢?就是要居敬持志,所谓“敬”就是“主一无适”,就是强调心思要专一。居敬持志就是说读书的时候要心思保持纯净专一的状态,要能够有持久的理想和志向,然后才有可能学有所成。
“涵泳工夫兴味长。”这句本身就特别值得品味。“涵”的本意是水很大,因此可以引申为沉浸其中。而“泳”也要注意,虽然我们今日常常和“游”连在一起,但二者在古代有细微差别。“游”偏于指水面上的游动,而“泳”则偏指水面之下的活动。所以我们现在有“潜泳”之说,而不说“潜游”。知道了两者的区别,我们也会对《岳阳楼记》中的“锦鳞游泳”有更深的理解。
“涵泳”一词就是沉潜其中,用心品味。但我更愿意用“玩味”一词来说,尤其是“玩”这个字很值得揣摩,没人对“玩”不感兴趣,但“玩”的层次有高有低。
所谓“虚心”,就是”谦逊“之意,但这是以词解词,并未把握住虚心的本质。“虚”就是把某物空出来,一个容器只有空出来,才能再装东西进去。同样,“心”也要空出来,然后才能更多地吸收新的东西。但现在,很多人的“心”虽然是空的,没有装什么东西,可心头却有一个盖子盖着,装不进去东西,这个盖子就是“质疑”。不是不允许质疑,而是要把质疑之心稍稍往后放一放,任何先入为主的所谓质疑,都会影响自己对新知的吸收。
“未晓不妨权放过”,不清楚,不明白,放过去不难。这可能很多人通常做法。但请注意,这句诗中的关键不在于“放过”,而在于“权”。所谓“权”就是“暂且,姑且”之意,也就是不是彻底放下,而是暂时放下,在需要的时候,还要再次把它捡起来。
这里有一个观点需要强调,我们要学会和问题和平共处,要学会带着问题不断思考。一个立刻就能解决的问题,本身价值不大,只有需要不断深入思考的问题,甚至是没有所谓标准答案的问题,才是更有价值的问题。
“切身须要急思量。”这句话和上一句话构成一种补充关系,不是所有的不清楚不明白的东西都要放过去,凡是和自身密切相关的内容一定要抓紧思考,深入思考。我们所学的东西如果不能够和我们自身构成密切的联系,那这个东西对我们自身就没有意义。同样,也只有和我们自身紧密联系起来,才能够对所学的东西领会得更深入,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切己体察。
我在前面讲三首诗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把一些读书方法用成语进行了概括。我们现在得到下面这样六个成语。
循序渐进 熟读精思
着紧用力 居敬持志
虚心涵泳 切己体察
这六个成语还可以进一步压缩,用五个字概括,那就是“朱子读书法”。虽然陆九渊和朱熹在儒学发展路径上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但他们在对读书之法的认知上是相通的。可以说朱子读书法是中国古代最为系统最为深入的读书法,特别值得我们仔细领会和揣摩。
关于读书,最需要强调的是两个字,那就是“实践”,读书本质上是一种实践活动,其乐,其法,都不是简单地听别人说一说就行了,而是自己要真正地俯下身去,真正读起来,才有可能对读书过程中的“乐”和读书过程中的“法”有更深入的理解和体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