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听意说了一下如今大城市的群体性焦虑,就不禁想起了公司总负责人的样子,完全是反焦虑型人格。最近因为国外有新项目想要我接手,所以每天有几个小时都在跟这个幸福感爆棚的人接触,不由得想要写一写。
来到公司第一天,人事跟我介绍她时,只是指了指座位,便说她休年假去了,让我先加她的微信。那时正是这边刚刚降温的日子,加了微信马上看到她发了一大波在海南三亚潜水的美照。那会儿还以为,她只是压力大了出去调节一下。
没过几天她回来了,几乎是连蹦带跳地来到我面前,说:“你好,我好像没见过你,你叫什么名字?”面带笑容,声音舒缓自信。我那会儿还以为,她只是礼貌性地打招呼。
后来,每次茶水间或是洗手间遇到她,都是那个标志性微笑的表情,有时甚至只是她一个人在,也是放松地微笑的样子,似乎全天下就没有值得她担心的事情。公司年会上,她给优秀员工颁奖也是语速极慢,温婉宜人的样子。但可以明显看出来,她年龄应该与我相仿,并且年会上她男朋友过来了,她还未婚。
最近公司的新项目,在我看来似乎完全是一个不太可能实现的目标,所以一听老板提起,就只是空洞地觉得遥不可及,有些排斥。但她一开始,只是让我过去坐到她旁边,一起分析了国外目前操作的情况,一起探讨了具体的流程。并没有说这个一定会让我来接手,所以我也就畅所欲言了。之后,她说让我帮她做一个分析图,把流程和利弊都写下来,写完之后,竟然发现如果有些问题让国外团队解决,我们真的可以做到。发给她后,我随口问了一句,“你觉得我们接下来的可能性有多大?”她还是继续保持标志性微笑,慢慢地说:“我觉得,如果有10%的成功机会,我们也要接下来。”
不焦虑的人,就是即使只有10%的机会,她也觉得在分析完各种难点之后,还可以继续争取。或许,我们都不应该为了一些遥不可及的未来而担忧,而是想想当下可以怎样优化。焦虑不能解决问题,慢条斯理地将一个个流程和可能性列出来,分析完利与弊,再进行决策才是最佳处理方式。她在与我的沟通中,不断提及,我们可以先试试,不行再调整就好了。
以往,假若我需要理性分析时,往往会把情绪压制到一个极度冷漠的空间,让她失灵。而真正不焦虑的人,实际上可以始终将情绪调整到一个幸福的状态,与理性共存。只愿人人都能早日拥有这种坦然享受当下,理性规划未来的能力,拥有这种慢条斯理的幸福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