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宁寺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延兴年间(公元471—476年),原名为“光林寺”,是北京最古老的寺院之一。
隋代改名为“弘业寺”唐时改为“天王寺”。辽代(公元1119—1120年)于寺内建八角十三层舍利砖塔(北京最高的密檐式砖塔),建塔历时十个月,其造型取《华严经》经义。元代末期,寺庙曾毁于战火。明代明成祖下旨重修该寺,天王寺在明正统年间重修时改名为“天宁寺”。明正德、嘉靖年间及清乾隆年间都曾重修。
天宁寺分中路和东西三路,现仅存中路。中路有山门殿(韦驼殿),山门上书“敕建天宁寺”。
山门殿后为前院。前院正北为寺的主殿接引大殿,殿门上书“接引殿”。
大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大殿前有乾隆年间重修天宁寺碑。
接引殿前过去为大殿释迦殿,接引殿后为舍利塔院,舍利塔院东、西亦有配殿,东为药师殿,已为弥陀殿。塔院后为四合院“兰若院”。
天宁寺舍利塔通高57.8米,上下两层八角须弥形基座,下层须弥座束腰中各面以短柱隔成六座壶门形龛,龛内雕有狮头,龛与龛之间雕刻缠枝莲、蒲草茨菇等图案,须弥座转角处雕刻金刚力士像,双手承托须弥座上枋。
塔身为八角形,第一层塔身较高,正面朝南。八角为八个突出的半圆形立柱,与塔身连为一体。在立柱上面浮雕有一上一下、龙首相对的蛟龙。
塔身雕像按《圆觉经》布置的圆觉道场,塔的建筑和装饰按《华严经》经义设计的象征大日如来的“华藏世界”,目前历经风化侵蚀,浮雕大都残损严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