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走亲戚的时候看到一条朋友圈,内容是“竟然被亲友说我内向!”这条朋友圈本身没有什么,中国内向的人多了去了,但是让我觉得搞笑的是,这个朋友的身份是一位创业者。
一说起内向,给大家的印象就是不善言谈,行为扭捏,不喜欢和别人打交道。但是一提起创业者,他们给人的印象就是,侃侃而谈,性格活泼,非常擅长和各种人打交道。一个创业者被贴上“内向”的标签,可以说是很有戏剧化了。
这个朋友发朋友圈的次数不是很频繁,过年发了这么一条,足以说明内向是多么无奈了。可能他当时脸上是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内心的OS是“你说我内向就内向吧,你高兴就好”
我们大多数人给内向的一个定义是什么,见人不说话,或者简单打个招呼就没下文了;在陌生环境显得拘谨。”反正就是你就像有一个自己的世界,别人进不去,你也不出来。而外向呢,则是能够很快的和一堆陌生人打成一片,大家嘻嘻哈哈,气氛一片祥和。
通常大多数人会认为外向的人在社会上更有优势,因为他们似乎和别人能够更快的拉近距离,而内向的人因为和别人沟通的“障碍”,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建立联系,所以内向的人没有外向的人混的开。
是不是外向的人混的更好,这个后面会说。相比较内向和外向,其实我认为这就是两个不同的性格,没有高低之分。就像两个人都看到半杯水,一个说辛亏还有半杯水,一个说只有半杯水了,谁的想法更好?其实只是思维方式的不同而已,“辛亏还有半杯水”的这个人比较乐观,遇到事情看到的更多的是好的一面;“只有半杯水”的这个人,他有忧患意识,也许他更能看到很多潜在的危险。你说是乐观好一点,还是具有忧患意识好一点?
我和一个完全陌生的人打交道时,其实在心里也会把他分为内向或者外向的人,但这只是让我在接下来和他相处的时间使自己有一个舒服的状态。他说的不是太多,并不是不想和我聊,只是性格如此;他和我聊得挺热烈并不是我和他多熟,仅仅是因为他喜欢聊天。
内向和外向,只是两个不同的性格,那么它们没有高低之分吗?为什么我们看到的成功人士都是比较健谈的人呢?
我们看到那些精英销售,成功人士,他们侃侃而谈,口若悬河,能把死的说成活的,能把弯的说成直的,很多人认为这就是外向,其实呢?这仅仅是工作需要而已,他们不侃侃而谈,拉不到客户;他们不口若悬河,就没有投资。有人可能就说,不管怎么样,他们也是说了啊。但是我想说,这些完全是可以训练出来的。
面对一个陌生人,运用一些交谈技巧调动气氛,利用一些话术引导话题的讨论,根据不同人的心理引起他们的嗨点,这个虽说不容易,但是经过培训和训练的人做起来也不会太差。
郭德纲在台上曾说过,其实在台下他是一个很内向的人,底下人一片嘘声,其实我是相信他的,台上的插科打诨是他的工作,工作要求他必须是这样的,那么他在台上就只能是这样的,他的那个贫嘴形象就是他工作需要和刻意训练出来的。
一个人到底是内向还是外向,大概只有他自己知道。一个是向内才能找到乐趣,一个是向外才能感到快乐,这个感受别人真的无法探查的到。至于你看到一个人笑容可掬的和一个人说话,这可能也代表不了什么,他心里可能一万个羊驼在飞。
大多数人的内向可能仅仅是因为他不想尬聊,语言的产生是为了更好的交流,如果没啥事,就别说话了,找话题也怪累的!
可能还有一个原因,不想说话仅仅是因为一个字——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