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题这本书一直想读来着,当时没出kindle版。今年找到了PDF,现在看了快16%吧。在读过《人类简史》以后,再看这本书,读起来更容易和有共鸣。角度虽然不同,说来说去却感觉还是同一回事。
记忆力减退、精力不集中是件挺可怕的事情,厚厚的一本《自私的基因》,我居然忘记了自己曾经读过。查资料的时候才发现它安静地躺在我的书架上。忽然觉得很悲凉。
另一本在看的书是贾行家的《潦草》,网易微博还在的时候就读他的文章,《潦草》的雏形《他们》曾经也一条条追过,现在重温,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所有人世悲凉,都是要经历的。
只依稀记忆贾行家书里的两句话:“人这种生物,看不得长远,又善于遗忘。”大概是这样的意思。还有就是“我们配不上所经历的苦难”。
今年过年春晚乏善可陈,很不幸从放假前一周就开始感冒,除夕更是发起烧来,生生在床上躺了三天,日日昏昏欲睡,半梦半醒,抗病毒之类的药剂吃掉几盒,直到初二才恢复点神智。肉身脆弱,精神没有殿宇的保护,也不堪一击得很。意志坚定这种品质,真不是常人可以随意拥有的。
初四和发小聚会,回顾各自三十余年的人生经历,常常会生出某种难以言说的错觉:那些儿时经历的,和现在正在经历的苦难是真实的吗?感慨于自己如何越过了那现在想来不亚于悲惨世界的痛苦,居然可以轻描淡写地诉说和谈论那种差点把人逼上绝路的难受、无望的人生体会。
我们都习惯了各自哭泣,然后若无其事的擦干眼泪,回到人群中去,而好友如斯,不说安慰的话,只是交流中平静如常,不带无意义的揣测,无用的安慰,说说心事而已,求一个发泄的出口罢了。或有愤慨,最终又归于沉默,成年人,总不好再有什么出格行为的。更何况,最暴风雨的年纪,我们也是云淡风轻地划过了。纵然水下暗流汹涌,纵然曾被浪花打得找不到方向过。转话题的时候,翻出菜单,还有什么想吃的吗?大家多点几个菜,好好吃饭就是大福气了。
人生会是什么样?应该什么样?
内心来讲我还是二十五岁的少年,可母亲的年岁确实上去了,她觉得自己内心也就三十五岁的模样,这很难能可贵。当心灵依旧年轻,而肉体趋于衰老,其实是一件很残酷的事情。所以,保重身体,变成一件切切实实的任务。灵魂的房屋倒塌的话,灵魂要去何处安家?更何况,流浪的灵魂少,困于破败房屋的灵魂多。
人生从来不是你想怎样就怎样的。
大家都知道。
又想起微博上某人所说:你以为大德们苦修佛法,乐善好施积德行善是修来世或为了成仙成佛?错了,大多数人只是在修——将来面对死亡时、一个平静从容的离去罢了。
深以为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