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二)有漏皆苦

(二)有漏皆苦

作者: 惊远 | 来源:发表于2017-07-05 18:17 被阅读0次

人的生命很可悲,不管你有多努力,到最后离开时都是“无所得”。就像我们前世可能积累了一些财富,而今生又是从头来过,同理下辈子也是要从头来过。可能有人会觉得轮回不存在,但有个别人是能记得前世的,而且如果没有轮回,那生命是凭空产生的?更难令人信服。

我们一般将自己现在所用之心,就认定为自己的真心。不明真心,而以妄念为心,所以产生虚妄的轮回。为何现在所用之心为虚妄?佛在《楞严经》让阿难列举其所认为的心所在,阿难列举了心所在七个地方,佛皆一一推翻。此即是所谓“七处征心”,原文层层分析,十分有理致,令人拍案叫绝!这里只举前几条来看:

①  阿难认为心在身内,如来说就像现在大家坐在屋内,能看到屋内和屋外的事物,有没有人只能看到屋外而看不见屋内呢?阿难说不可能。所以佛说如果心在身体内,那为何心只能感知身体外的事物,却不能感知身体内脏和血液流动呢?所以说心不在身体之内。

②  阿难认为心在身外,如来说如果心在身外,对于身体的感觉,心应该无所知,但事实是身体能感受到的,心也能感知到,所以说心不在身外。

③④⑤⑥⑦阿难再举心在眼球、心在和合、心在中间、心在无著等等,佛皆一一推翻。

这样可知我们所认知的心,其实都是虚妄不实,“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金刚经》语)。用此虚妄的心来经历轮回,自然都是虚妄。

轮回是虚妄的,所以在虚妄中,每次生命里的事物,有生有灭,没有永恒的存在。每一次的生命就像一场梦,在梦中作为不论多少,都“无所得”。

生命若只是“无所得”还好,更重要的是苦、有烦恼。生老病死四字,痛苦可是占了四分之三。当然每次生命中都会有一些快乐的事情,但快乐是极短暂的,生命大多数时间都是沉浸在不安、担忧、病痛的痛苦中,而且快乐和痛苦是相对的,我们能体验到快乐,恰恰是因为我们体验过痛苦,如果没体验过痛苦,自然不知道何为快乐,快乐的感受是建立在痛苦感受上的。所以我们可以说,人一生主基调就是烦恼,活着就是要吃苦。用佛言就是“有漏皆苦”,“漏”就是指泄漏、不圆满、烦恼。

面对这样的人生,有人及时行乐,每天都追求机制的享受,体验快乐的感觉,这样对于人生主基调的苦没有任何改善作用,生死大限一到,又得重新来过重新受苦,何况了乐极生悲的不在少数,更加重了苦。还有人觉得人生如此苦就去自杀,这样也于事无补,因为来世还是要受苦,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况且人身难得,下辈子投胎到哪里还不一定,万一没做成人,就更不可能脱离苦海了。

要摆脱轮回、离苦得乐,需要先了知轮回相续的运作方式,上回说到命运问题,也是包含在此问题之中,待下回一并细说。

相关文章

  • (二)有漏皆苦

    人的生命很可悲,不管你有多努力,到最后离开时都是“无所得”。就像我们前世可能积累了一些财富,而今生又是从头来过,同...

  • 有漏皆苦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顶礼文殊智慧勇士!顶礼一切具无缘大悲的至尊上师!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为度化众生,我愿发无上殊胜...

  • 有漏皆苦

    有漏皆苦,“有漏”是什么意思?就是说你做了功德,却被你自己给偷走了。 平常大家都觉得自己挺好,不坏,在努力地积德行...

  • 人生无常,有漏皆苦

    2月25 人生无常,有漏皆苦。说起这句话。是不是会觉得非常的消极呀?为什么要想人生很苦呢?苦中作乐不好吗?享受人生...

  • 2019-02-16

    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有漏皆苦,涅槃寂静。

  • 诸漏皆苦

    “诸漏皆苦”,这是佛陀四大法印之一,也就是佛教徒所说的正见之一。 意思是,一切情绪皆苦。 愤怒和悲伤等情绪使人痛苦...

  • 诸漏皆苦

    看简友“狼迹天涯”网文里有一段话: “‘诸漏皆苦’,有漏即是不究竟不了义,是说众生的种种行为都是有漏的,都不能恒常...

  • 众生皆苦?

    佛教的四法印:诸行无常,有漏皆苦,诸法无我,涅槃寂静。 “有漏”的“漏”指贪嗔痴疑等烦恼,烦恼是诸苦之根源。大海行...

  • 悟.空

    诸行无常 有漏皆苦 诸法无我 涅槃寂静 回归本性 悟.空

  • 3.04 有漏皆苦,便荷苦前行

    初上高原的那一年,让一生改变。 从此梦里经常会有雪山草甸湖泊红衣喇嘛出现,那都是须臾不能忘记的风景,亦是已镌刻在心...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二)有漏皆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buqh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