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的时候叔跟一个创业老司机吃饭吹水,庆祝他的乔迁之喜——对的,这家伙终于在深圳安了家。
我说,你不是一直都睡公司么?
F摇摇头,苦不堪言,说,这么多年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我还不能睡舒服点儿么?
对,抱着你老婆睡还不舒服?
F是圈子里有名的“拼命三郎”,连微信签名都是:
没有上班和下班的说法,只有睡觉和不睡觉的区别。
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吃饭15分钟之内解决战斗。你约他出去喝个茶聊个天,只要不是谈工作,半小时之内一定离席。
所以,问题回来了:
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难道不累么?
活在传说里的人
圈子里有个在投行工作的,通常 24+个小时不睡觉,忙完以后,再倒头便睡上10来个小时。特别珍惜时间,跑步时听live,洗澡时练深蹲,看书时练声音。
嗯,对,一个男孩子,唱歌特别好听……
考雅思的时候有个一起学英语的朋友,有次身边一个刚工作的小女孩跟他抱怨,说自己一年365天,天天周一。唯一的娱乐就是刷刷朋友圈和去健身房了。
朋友说,他一周工作7天,每天12+小时,也没什么兴趣爱好,最多听听音乐。来上雅思的口语课算是每周“例行社交”来放松自己。
然后,旁边的老师(不是Chinese)洋洋得意,说他基本是一天16+小时,睡觉前还陪学生练练口语听力。
嗯,你们这帮人,是在秀优越么?
还组队来?
一天只睡四小时不怕猝死么?
身边有很多朋友真的和科比一样,都是凌晨4点就起床看太阳了,他们早起在阳台拍的朝霞真的特别漂亮。
我?我一般都只能拍万家灯火什么的。
当然,这简直是令每个还有上进心的人无法入眠的故事——最怕的不是别人比你强,怕的是比你强100倍的人比你还100倍的努力。而这个比你努力100倍的人,身价已经0000000000了。
我们国家开启市场经济之后,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了,整个社会都在拼命向前追赶。
在这个过程中,前几批勤劳的人很快就发财致富了,人们习惯于以自己的经历来归因,于是,几乎所有上世纪末期涌现出来的成功人士们都觉得勤奋是他们成功的秘诀。
于是,那种“一天只睡X小时”的成功者故事不计其数,荼毒着像我们这样普通玩家最后的“健康优势”。
你被骗了好多年
“一天只睡X小时就会成功”这样的谎言叔是不屑于说的。
我知道,但凡相信科学的人,都该明白——一个人如果长期缺乏睡眠,不仅罹患各种疾病的机率要远远高出正常睡眠的人,而且其判断和思考能力也会大幅下降。
所以,正常人都不太能相信——一个长期缺乏睡眠的人,每天有足够的专注力去应对那么多复杂的决策,去思考那么多刁钻棘手的问题
——毕竟工作不是打游戏。对吧。
但是!一天只睡X小时不代表人家“不睡觉”啊。
注意看上面的故事,叔叔字里行间说的都是他们【见缝插针做事情】+【不为杂事所扰】。
真的,事情很简单,做好时间管理,想清楚自己想什么,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要终日陷于琐事,还满足于自己勤奋却无益的假象中
——你付出的,也许是苦力,而不是努力。
我真的不是在讲故事
拿时间硬耗,以为拼时间就能成功的,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你熬的不是时间,而是身体。
这是典型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李开复先生是商业领袖,其工作履历闪耀着成功的光芒。在罹患淋巴癌之前,李开复先生就是同事们传说中的「铁人」。可以连续工作,不知疲倦,随时随地回复邮件。
为什么呢?李开复先生在《我修的死亡学分》中揭晓了个中原因:
每天早上醒来总感觉困,就猛喝咖啡喝到不困为止,一天最多喝六、七杯咖啡。但是后来觉得这样常得上厕所,太麻烦了,而且喝腻了,后来给我找到了咖啡因药丸,困了就吞1颗,最多的时候连着3晚没睡,吃了10几颗,等于是连喝了30杯咖啡!
后来有个记者采访我,听说我几十年如一日的,11点上床,5点起床,不看电视、不运动,在文章里恭维我自制又规律,跟电脑服务器一样,永远是精准、高速的运作。
其实,他只看到了我对职业生涯的拼命与投入,没看到我该睡的时候睡不着,想睡的时候又不能睡。很长时间,我白天靠喝咖啡提神,晚上吃安眠药才能睡。虽然每天看起来都是精神奕奕,但心中却是疲惫不堪,非常劳累。
你只看到成功者表面的光鲜,然而背后的疲惫却极少透露。
毕竟,成功人士只会展现自己精神奕奕的一面。
普通玩家有普通玩家的玩法
别急,我还有话没说完。
我并不是说“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的人不存在,只是他们沉迷工作无法自拔,工作对于这些人来讲,就像游戏里打怪升级一样刺激——多巴胺和肾上腺素的加速分泌,让他们暂时忘记了工作的疲惫感。
注意,是暂时。
所以才会有加班三天三夜回家倒头就睡一天的故事。
那么作为我们普通人又没有啥干劲十足的办法呢?
对多巴胺分泌刺激最强烈的是毒品。
吸食毒品后飘飘欲仙,精神极度亢奋,鼓掌三下的运动能让对象合不拢腿。但是这样的刺激伴随的是神经的永久不可逆性伤害,所以叔建议你们不要用。
那些能够每天坚持工作/学习十几个小时的人,除了天赋异禀之外,更重要的是他们构建了自己身体的刺激机制,建立了自己的条件反射机制。
理论支持:巴浦洛夫条件反射实验
他们在工作和学习中,不断给自己正向刺激,套用游戏运营体系的算法机制来形成自己的奖励刺激模式:
1、建立任务社群:与志同道合的人共同努力,打卡记录自己的成长轨迹。所以现在社群的火爆不是没有道理的
2、及时反馈:完成阶段性任务时,给自己奖励。每次完成一个小目标,叔都会给自己买支种草已久的钢笔……
3、成就动力:类似于朋友圈每天走多少公里,总步数排名,好友PK之间增加自我动力。在团队PK之间,增设月度、季度、年度奖项,形成固定的奖励机制。
东施效颦的事儿不要学
别跟身体做对抗。
毕竟我们只是普通玩家,犯不上主动犯贱冲到高级玩家面前被吊打。
找准自己的生活节奏。
就算玩不了交响乐,Freestyle也是不错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