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淼的正解是1、形容水大;2、可以作姓。而渺1、形容水大;2、渺茫;3、渺小。正确的用法渺小不可通淼小。我查过了,渺通淼只能组词:淼茫、渺茫。因此,鲁迅他们用淼小错了。
渺小是对的,说淼小,错,水势浩大谓之淼,怎么可能是淼小。
这是我在一个群里对渺小的正确的认识。那时,有人提出渺小跟渺小是可以通用的,他的依据是大文豪鲁迅先生在一篇文章里用过淼小。其时,我误以为那个时候渺还没出世。不料有人把苏东坡的《前赤壁赋》翻出来,里面就有“渺渺兮”什么的。因此,我特地去翻阅了一下辞海,得出了渺小不能跟淼小相通的结论。
其实,一些很有学问的人常常根据普遍的现象,总结出一些这也不能用那也不行的结论。当然,看主流他们的见解确实在很大程度上是对的,但是也有一些特例,他们就没有注意到。如果完全听他们的,就很容易被他们误导,从而影响我们去学习吟诗作赋。
譬如,就有一篇律诗几种韵不能入诗的文章,作者说韵字不能入诗,窄韵不能入诗等。所谓韵字不能入诗,他说得看似很有道理。他说古人作诗不用逗号句号,没有断句,你如果用跟韵脚同韵的字进入诗里,就很容易被人误会在韵字处断句了。窄韵不能入诗,就是说韵脚的字,不论是名词,还是动词等,都不能超过三个以上,超过了就是窄韵,就会使律诗变得过于单调,这是不允许的。
刚开始的时候,我读他的文章觉得太合情合理了,真的是这样吔。殊不知我一移开书就去读唐诗,读到李商隐的《锦瑟》,就使我颠覆了对他的见解的认可。李商隐开篇就吟哦道:“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还有一句是:“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像弦和年,还有田跟烟,都在同韵部,人家李商隐千百年前就毫无顾忌地用韵字入诗了。这怎么让我们对韵字入诗影响断句说还认为是千真万确的颠扑不破的真理呢?
还有李商隐这首诗的韵脚字起码有四个是名词,既然如此,这窄韵字入诗说又怎么能站得住脚呢?
因此,我认为读文章千万要动脑筋,他说得对吗?为了解开这个吃力不讨好的疙瘩,我们就要多读诗,用无可辩驳的事实来排除一些作者的似是实非的话,切不可人云亦云地去相信,更不可盲目地去崇拜,无条件地采信,也不可过于迷信和信奉他们设计的条条框框,这是我们千万要注意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