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版《西游记》里开篇最有意思且看似荒诞不羁的情节当属三界法力无边的上仙们竟无一人能降服石猴悟空,大闹天宫时更是让统御三界的玉皇大帝颜面无存。
说实话,曾经看过多遍,虽也有过疑惑,却也只当荒诞的热闹一场罢了。然,当将看似不合理的情节融进全篇细究时才会感叹布局之巧,构思之妙了。
悟空误闯地府时曾与阎王对峙,说自己是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之中,自生死不与之相干,这便毁了生死簿,也注定了他的不死不灭。石猴,乃集天地之灵气孕育而生,师承菩提老祖。且看菩提老祖,不属道,不属佛,(亦或说他是集佛、道于一体的存在)起居斜月三星洞(斜月三星洞合则即是“心”)——修的自是心得,传悟空的七十二般变化术以及腾云驾雾均属道家法术,待悟空学成归山的时候却是一袭佛衣在身。其实,悟空一直都是与周遭不同的存在。学艺时,衣着便与同门师兄弟们不同,离开后更是佛衣加身。很显然,悟空的衣着绝非自主加持,而是菩提老祖的有意安排。刻意为之之举早已交代了悟空此行注定学的是道家之术,走的却是佛家之路。
日出东方,紫气东来,走的却是西行之路,有人说这注定了就是一段矛盾之旅。其实不然,日虽自东方出,却向西方落,向西而行,实则走的却是一段追光之路。西行之路难,因为翻山越岭的一路却必须脚踏实地,纵有腾云驾雾的天马行空之思也需一步一个脚印慢慢踩实。
佛、道,虽隶属两家门派,却终有协同融合。道,修的是立世之本。佛,参的是人生之悟。悟空问世时仿若白纸一张,懵懂无知、言行无状,却又天性纯良,在菩提老祖门下七年耳濡目染、勤思苦学方有技傍身,亦有顿悟。虽然大闹天宫自有悟空意气用事的莽撞,却也是年轻气盛、眼不容沙的率真。
论技艺,十万天兵天将均有法宝加持真的就不及仅有神珍铁在手的悟空吗?显然不是。凌霄宝殿的众位上仙均是道家仙祖,纵是法力无边,却终难抑佛家开蒙的心念,况且此时的悟空早已有炉火纯青的道家技艺与之抗衡。既是如此,单一且成定数的道家仙祖又怎能与心技合一的悟空相较。
有人说《西游记》有贬低道家之嫌,才会将一众上仙演绎得如此不堪,实则并非如此。人活于世,总是要心有所往的。只是,理想往往都是伴随着磨难的,而所谓的理想,曾经觉得遥不可及的时候都是神圣而美好的,可真当触及、抵达时会发现心念远比理想来得更强大。真正能支撑我们历经千难万险完成蜕变的,从来都不是虚无缥缈的理想,而是坚定不移强大的心念。
十万天兵天将,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具象化的欲念,然而当心念既定后,纵有再多的诱惑也只会将心念雕琢打磨得愈发坚毅,这便是越挫越勇。
十万天兵天将与悟空之战,与其说是佛道之争,不如说是心智与欲望的抗衡。虚伪的招安,终难抚慰心比天高又满腔热忱的拼搏而实干的心,纵是一战,也只能是更为强大之心方能震慑住悸动。
人生若是较真,处处都有荒诞。人生若是释怀,事事都能和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