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

作者: 五颗黄橘星 | 来源:发表于2023-08-23 20:07 被阅读0次

    崇文门紧紧地闭着。

    时维九月,北京城外秋风瑟瑟,落木潇潇,远处时不时还传来寒鸦的凄啼。那天晚上,皓月当空,崇文门的城头上两位身着甲胄的将领畅谈了许久,火把发出光与月光交相辉映,照在他们的脸上,其中有一位此时正神情凝重地望向远方,他也许对大明的未来也很迷茫,但他也只能奋力一搏了……他就是兵部尚书于谦。

    此时的北京城可谓是岌岌可危。也先率领的几十万蒙古骑兵即将兵临城下,而土木堡之变早已使明军尖锐丧失殆尽,明英宗朱祁镇更是成了俘虏,北京城内仅有两万多老弱病残的守军;面对蒙古大军压境,北京城俨然已是一座孤城,城中更是人心惶惶。前不久的朝堂上有些人主张南迁避祸,以保大明国脉社稷,好多富贵人家早已拖家带口,逃之夭夭。此时于谦力挽狂澜,力主固守京师,言:“主张南迁者可斩!”并且痛陈宋朝南逃后苟且偏安的历史,其言辞激切,掷地有声,听得太后和众臣心潮澎湃,于是太后下定决心要坚守北京城,并且任命于谦为兵部尚书,负责全权指挥北京保卫战。于谦一点也不敢耽误,他闻令而动:悉心布防、调兵入京、巡视九门、收集物资、安抚百姓……他深知这份责任重于泰山,因为他身后就是大明几千万的百姓。北京城如若被攻破,不但城内会被洗劫一空,而且蒙古骑兵南下中原的大门就敞开无疑,到那时几千万百姓都将会成为俘虏。此时于谦的个人命运和大明的国家命运也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一天傍晚,血色的夕阳灌醉了北京城,落日的余晖洒在城墙上,扭曲着城中各物的影子。于谦仰着头,陷入了沉思……他也许在想当年永乐大帝五征漠北,饮马胪朐河,给蒙古部族好好上了一课。谁知现在,攻守之势异也!难道那就是大明的命?

    十月初,也先大军如期而至,其来势汹汹,大有一举攻占京师之势。但守城的明军可不是吃素的,早已有所准备。在于谦的安排下,明军出城列阵,陈兵于城门之外。最早与也先部队遭遇的是北门,也就是于谦驻守的德胜门。明军个个视死如归,再加上将领指挥得当,也先的部队没有占到一点便宜;明军装备有火铳和大炮,这在当时是比较先进的,专克骑兵,好几次蒙古兵都失利而归,也先这次可谓是捏到了不熟的柿子(硬)。

    也许是上天眷顾明朝,那年的雪下得很早很早。白雪纷纷,没过多久,就压满了北京城;刺骨的寒风在城中肆意穿袭。于谦缓缓走出军帐,他仰着脸,细细端详着天空,他看到了城上空的袅袅炊烟,也看到了各种奇形怪状的云和那鹅毛般的雪。此时他一定很欣慰,因为百姓的安居乐业比什么都重要,他的生命也不例外。大雪使得也先的骑兵寒不可耐,战斗力大大削弱,再加上粮草补给压力过大,最后也只好无奈收兵。北京城是守住了,但于谦还有机会看北京城的下一场雪吗?

    被俘虏的皇帝朱祁镇被迎回来了,成为了太上皇,可他还年纪轻轻,已经尝到过做皇帝甜头的他又怎么甘心失去皇帝之位?并且他还对于谦拥立弟弟朱祁钰为皇帝和不顾他的安危炮轰也先军营早已怀恨在心,他在等一个时机,一个能够重回巅峰的机会。景泰八年一月,皇帝朱祁钰身患重病,很难亲自处理政务,于谦对此也是知情的,他也许已经料到太上皇朱祁镇会有风吹草动。果不其然,他在当月十七日发动了夺门之变,重履至尊,掌控朝中大权。手中握有兵权的于谦似乎也默许了这件事情的发生。

    于谦有功于社稷,但得罪了君王,最终被皇帝判了杀头之罪;这其中也不乏有小人煽风点火,就连太后也保不住他了,因为那是一个皇权至上的年代。

    二月十六日那天,崇文门早早的开了。整个北京城上空阴云密布,时不时还有天雷怒号。于谦戴着刑具,缓缓且从容的走向崇文门,道路两旁都是他曾经用全心爱护,用生命保护过的百姓,就连他眼前的这道城门都是他用生命守护过的……数万名百口中一直为于谦求情喊冤,好多人已经下跪,可那个时代君王一言,驷马难追,除非君王潘然悔悟。于谦的热血最终还是洒在了那座他拼死守卫的北京城下……多么荒唐啊!

    于谦一生清贫,两袖清风,当锦衣卫去抄家时才发现他家无余财,他住的屋子仅能避风躲雨。他自幼就聪明好学,年轻时就写下了名传千古的《石灰吟》;而且他的家族以忠义著称,他们特别崇敬文天祥的民族气节。但可惜他活在那样一皇权至上的封建个社会……

    《石灰吟》中是这样说的:“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他是这么写的,也是这么做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于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capm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