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太祖高皇帝刘邦是开创400多年大汉基业的一代雄主,在我国皇帝排行榜上也是有名的。
那大禹的玄孙夏朝君主姒少康呢?悦史君打赌很多人都没听过。按理说,这两位帝王根本不是一个量级,没有可比性,但魏武帝曹操的曾孙魏帝曹髦却把他们拉在一起做对比,还和群臣得出了一个匪夷所思的结论。
君臣互辩帝王高下
曹魏正元三年,蜀汉延熙十九年,东吴五凤三年(256年)正月,蜀汉平襄侯、卫将军姜维被后主刘禅提任为大将军。
同年正月二十八日,魏武帝曹操的第十子沛王曹林去世,魏帝曹髦赐谥号为“穆”。
同年二月初九,曹髦在太极东堂宴请群臣,与万岁亭侯、侍中荀顗,长合乡侯、尚书崔赞,河南尹、尚书袁亮,定陵侯、尚书钟毓,给事中、中书令虞松等人一起讲述礼典,说着说着话题转到了帝王之间的优劣之分。
曹髦非常仰慕夏朝君主姒少康,他向荀顗等人抛出了一个问题:
“有夏既衰,后相殆灭,少康收集夏众,复禹之绩,高祖拔起陇亩,驱帅豪俊,芟夷秦、项,包举内,斯二主可谓殊才异略,命世大贤者也。考其功德,谁宜为先?”
曹髦要求荀顗等人给复国中兴的姒少康和起于草莽的汉太祖高皇帝刘邦两位帝王,排个前后顺序。
荀顗等人感觉有点蒙,但他们还是迅速讨论了一个结论:
“夫天下重器,王者天授,圣德应期,然后能受命创业。至於阶缘前绪,兴复旧绩,造之与因,难易不同。少康功德虽美,犹为中兴之君,与世祖同流可也。至如高祖,臣等以为优。”
荀顗等人认为,姒少康可以跟汉光武帝刘秀相提并论,但刘邦还是比姒少康厉害。
曹髦当然不能认同这种相反的观点,他接着提出了一番长篇大论:
“自古帝王,功德言行,互有高下,未必创业者皆优,绍继者咸劣也。汤、武、高祖虽俱受命,贤圣之分,所觉县殊。少康、殷宗中兴之美,夏启、周成守文之盛,论德较实,方诸汉祖,吾见其优,未闻其劣;顾所遇之时殊,故所名之功异耳。少康生於灭亡之后,降为诸侯之隶,崎岖逃难,仅以身免,能布其德而兆其谋,卒灭过、戈,克复禹绩,祀夏配天,不失旧物,非至德弘仁,岂济斯勋?汉祖因土崩之势,仗一时之权,专任智力以成功业,行事动静,多违圣检;为人子则数危其亲,为人君则囚系贤相,为人父则不能卫子;身没之后,社稷几倾,若与少康易时而处,或未能复大禹之绩也。推此言之,宜高夏康而下汉祖矣。诸卿具论详之。”
曹髦认为,姒少康从落难公子到恢复高祖父大禹的基业,比刘邦不能善待家人和臣属,死后局势混乱要强得多,他要求荀顗等人回去研究透彻,第二天再继续谈这个问题。
意见分流各占一边
曹魏正元三年,蜀汉延熙十九年,东吴五凤三年(256年)二月初十,荀顗等人给魏帝曹髦讲授完课业后,开始就前一天的话题继续讨论。
万岁亭侯、侍中荀顗,河南尹、尚书袁亮等人议论道:“三代建国,列土而治,当其衰弊,无土崩之势,可怀以德,难屈以力。逮至战国,强弱相兼,去道德而任智力。故秦之弊可以力争。少康布德,仁者之英也;高祖任力,智者之俊也。仁智不同,二帝殊矣。诗、书述殷中宗、高宗,皆列大雅,少康功美过于二宗,其为大雅明矣。少康为优,宜如诏旨。”
荀顗、袁亮等人认为,夏朝君主姒少康在仁德方面超过了列在大雅上的殷中宗子祖乙和殷高宗子武丁,汉太祖高皇帝刘邦只是智者中的豪杰,显然姒少康更优秀,同意了曹髦的观点。
长合乡侯、尚书崔赞,定陵侯、尚书钟毓,给事中、中书令虞松等人则不以为然:“少康虽积德累仁,然上承大禹遗泽馀庆,内有虞、仍之援,外有靡、艾之助,寒浞谗慝,不德于民,浇、豷无亲,外内弃之,以此有国,盖有所因。至於汉祖,起自布衣,率乌合之士,以成帝者之业。论德则少康优,课功则高祖多,语资则少康易,校时则高祖难。”
崔赞、钟毓、虞松等人认为,姒少康在仁德方面比刘邦优秀,但功绩上刘邦更胜一筹。
两拨意见谁也说服不了谁,大家都把眼光聚集到了曹髦身上。
力挺少康比下刘邦
魏帝曹髦早有主张,只见他义正严辞地说道:“诸卿论少康因资,高祖创造,诚有之矣,然未知三代之世,任德济勋如彼之难,秦、项之际,任力成功如此之易。且太上立德,其次立功,汉祖功高,未若少康盛德之茂也。且夫仁者必有勇,诛暴必用武,少康武烈之威,岂必降于高祖哉?但夏书沦亡,旧文残缺,故勋美阙而罔载,唯有伍员粗述大略,其言复禹之绩,不失旧物,祖述圣业,旧章不愆,自非大雅兼才,孰能与於此,向令坟、典具存,行事详备,亦岂有异同之论哉?”
曹髦认为,姒少康各方面都比刘邦厉害,只是吃了夏朝古书散佚的亏,如果流传下来就不会有异议了。听了曹髦的这番见解,荀顗等人都心服口服。
给事中、中书令虞松特别激动,他独自上前说道:“少康之事,去世久远,其文昧如,是以自古及今,议论之士莫有言者,德美隐而不宣。陛下既垂心远鉴,考详古昔,又发德音,赞明少康之美,使显於千载之上,宜录以成篇,永垂于后。”
虞松认为,曹髦关注姒少康很难得,应当记录下来给后人做表率。
曹髦要得可不是这个效果,他立即摆手说道:“吾学不博,所闻浅狭,惧於所论,未获其宜;纵有可采,亿则屡中,又不足贵,无乃致笑后贤,彰吾闇昧乎!”
曹髦很谦虚,他不同意这样做,认为会贻笑大方。
后来,东武亭侯、黄门侍郎钟会回府后,将这次君臣对答评定编次记载下来。
悦史君点评:夏朝君主姒少康作为中兴之主,跟汉太祖高皇帝刘邦来对比,确实有些生拉硬拽,但魏帝曹髦有他自身的考虑。
曹髦是由司马家族拥立,实权一直不在自己手上,虽然比姒少康的境遇好一点,却也渴望着中兴曹魏,因此他极力推崇姒少康,其实也就是在鼓励自己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