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到谈碎片化阅读的文章,说了一通如何总结知识点的技巧,根本就是误导。
碎片化阅读古已有之,整块时间阅读的是专业作家,学者,专家,他们爱好和工作相统一,是令人羡慕的的,但毕竟是少数,古代文人一边做官一边读书,白天有案牍之劳形,晚上迎来送往少不了,也是挤出时间阅读。他们的读书法是怎样的呢?欧阳修云:不求甚解。这个说法,历来有两种。一种说他是谦虚,还有一种说他是快速阅读法,相同点是他读书是认真的。求甚解不是想求就求得的,有的书需要回过头,读了其他书方才懂得。欧阳修深知知识是一个体系,不是傻傻地死磕。
网上所传的分割包围的碎片化阅读,是一种错误的说法,切割一本书的读法,干脆读梗概好了。哪本书没有序言和梗概?即便没有,网上搜一下不是有了吗?
碎片化阅读依然要认真,心不能碎片化。哪怕读五分钟,也需要专注。文学书的审美自不必说,论述性的著作也讲究内在的理路,又岂是一连串的知识点?
如果一本书像菜谱那么简单明了,可以分块总结,说明那本书不需要读,因为它是一本工具书,是用来查阅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