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婚,已经成为当代年轻人当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转载自《沈阳脑康心理专科》
从民政局统计的数据显示,中国离婚率从2003年起连续15年上涨,结婚率从2013年开始连续6年持续下跌。
到了今年,恐婚更是成为了一个“高频词”。
前有《隐秘的角落》张东升爬山,后有《三十而已》的渣男天团,使得不少人高呼:
一个人过不好吗,为什么还要结婚呢?
01.
恐婚的人,害怕的到底是什么?
婚姻不仅是两个人的事情,还是两个家庭的事情。
社会上很多由于不能正确处理两个家庭之间的问题,而导致矛盾升级的夫妻不在少数。
也正因为如此,社会上对婚姻家庭中处理各种关系都有着各种的讨论,这就会让还没有走入婚姻的人感到惶恐,感到不知所措。
01
害怕婚姻的形式
“我很难接受风花雪月有一天被柴米油盐浸透得像隔年的腊肉……”
“我不知道婚姻这种本该很简单的事情,为什么要掺杂那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我害怕聘金和嫁妆,我害怕订婚时的讨价还价。我害怕婚宴上烂俗的煽情和廉价的关心……”
02
害怕婚姻会破裂
“本以为婚姻是避风港,结婚后才发现生活的暴风雨主要来自婚姻的另一半。”
“我害怕他婚后出轨,移情别恋,爱上别人。我害怕他厌倦婚姻和我,冷漠麻木得了结我的后半生。我害怕吵架后他持续冷战,把两人推入深渊。我害怕我在婚姻中很痛苦,却离不了婚……”
03
害怕两个家庭的缠绕
“婚姻不是两个人的事情,而是两个家庭的事情。”
“我害怕两家的事情纠缠不休,我害怕他父母永远站在他的角度,把我当成外人,甚至是当成敌人。我害怕我没法和他父母相处的融洽,最后只能离婚收场”。
02.
你会怎样解释婚姻的意义?
在这里,想和大家分享一位来访者的案例:
这位来访者,她谈过三段恋爱。每一段都很认真,但过程和结局却总是惨淡收尾。
所以,恋爱,分手,恋爱,分手,这些年把她折腾个够呛。
可是,最开始让我想不通的一点是,这位来访者的追求者有很多,但是她最后选择的都是一些条件很“苛刻”的对象:
有的是异地恋,有的是工作忙经常出差,还有一个已经快谈论婚嫁了,到了最后她反而退缩了。
后来,在咨询更加深入的时候,我终于明白了她的亲密关系出了什么问题。
在意识层面,这位来访者一直想要结婚,想要有个家庭,但是她的骨子里其实是抗拒的。
这其中的原因,和她的原生家庭有很大的关系:
“从小我父亲就在外地工作,我对他的印象很少。难得见他回来几次,一回来,他和母亲就要吵架。吵得凶了,便要离婚,便要我选择跟爸爸还是跟妈妈……”
“而我母亲,她真的好可怕。父亲不在时,她的全部注意力就在我身上,我是她生命中的唯一,甚至比她自己的生命还重要,你知道这种感觉有多恐怖吗?”
婚姻对于这位来访者的意义,携带着被吞没的创伤,给她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因此,为了保护自己,所以哪怕再渴望亲密,她也会关闭婚姻的大门。
很多时候,我们也许就如同这位来访者一样,渴望亲密,却害怕婚姻。
而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可能就是因为在原生家庭里亲密关系给自己留下了伤痕。
也许曾经目睹过父母之间太多为柴米油盐、现实琐碎的吵架,所以你可能会害怕婚姻的形式化
也许你发现过家人的出轨,所以可能会有强烈的婚姻破裂危机
也许你曾听到母亲常年为婆媳问题而痛苦,所以可能会害怕两个家庭的缠绕
也许你曾体验过被吞没的窒息感,所以可能对自由有固执的向往
03.
从过往重新出发
如果父母之间的合作关系很糟糕,那么孩子对婚姻关系最初的看法也会很糟糕。
因为对婚姻的糟糕的看法和意义解释,为了避免再重蹈覆辙儿时所经历的痛苦,他们可能为婚姻找了1000个罪名,固执地做一个恐婚者。
婚姻并不是一个必需品,作为成年人,我们完全可以潇洒地做选择,结不结都可以。
但是,我们也要问一问自己的心:
归根到底,我们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如果是想要一个人瓦尔登湖般的生活,那就不妨孑然一身地享受这份自由和宁静。
但如果更享受一段亲密关系,那就好好地去走近一个人,然后用心去经营它。
如果你渴望亲密,却害怕婚姻,那么要做的功课,就是鼓起勇气,从过往的那些伤口重新出发,去梳理那些解释的意义,去看到它形成的原因。
毕竟陈年的伤口,只有勇敢地面对它,撕裂它,我们才能重新包扎、上药、疗愈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