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俱乐部上,有个宝妈分享了她的育儿故事,其中提到了自己赞美孩子的方式,我觉得值得反思。
自从她学会要肯定赞美孩子以后,就特别在意这点,总是想尽办法来赞美她。当她表扬其他小朋友时,如果自己的女儿在身边,怕自己的女儿“吃醋”,表扬完后马上就会在女儿耳边悄悄的说“其实你比他更棒,他不如你。”
听到这里,我感到很惊讶差异。这种贬低边人抬高自己的赞美真的有效么?孩子从这种赞美中学到的是什么?是家长人前一套背后一套融通圆滑的两张脸?是家长表面肯定实则同情的虚伪行径?这位家长陷入了为赞美而赞美的误区,太过于强调“术”,而忽视了“道”。
这位家长赞美女儿的初衷是为了女儿面对别人被赞美而不感到失落,内心并没有真的认同女儿,更多的是一种讨好和可怜。这种施舍的“赞美”孩子是能感受到的,如果她认为自己的确比别人强,那她感受到的就是“天大地大自己最大”,产生“固定型思维”,孩子会认为自己并不需要通过勤奋努力就能轻而易举获得赞美,失去进步的欲望。而一旦她发现别人的评价和妈妈的评价不一致时,就容易产生巨大的落差,对妈妈失去信任。如果她认为自己其实不如别人强,那么她感受到的赞美就是怜悯同情。就像那句“其实你已经很努力了”背后的意思可能就是“你的能力不如别人”。她会更加自卑,失去进步的动力,自我放弃。
为了取悦别人的赞美叫“讨好”;为了获得利益的赞美叫“谄媚”;为了贬低别人的赞美叫“同情”,真正的赞美是“赋能”。
赞美的方法技巧千变万化,但宗旨就只有一个,就是用心。赞美别人是给别人赋能的过程,当你的心越纯粹、越真诚,不带任何目的和要求,输出的能量也就越大,贡献也就越大。
这位家长只要能够摆正心态,发自内心的为女儿赋能,对她进行赞美鼓励,孩子是能感受到爱的。
孩子原来睡懒觉,但是现在能早起了,我们可以赞美。赞美的目的不是为了让他以后都要早起,夹带着对他之前睡懒觉的批判,而是平静的告诉孩子,今天你早起了,父母看到了,父母感到很开心,就这么简单。表达的话术也许有很多种,但是发心就是把自己的快乐赋能给孩子,由孩子自己选择今后如何做。孩子也许第二天就故态复萌,也许从此早睡早起,但都请平淡的对待,相信多次赋能孩子能越来越好。
孩子写了3行字,大部分都是歪七扭八的,只有个别字能看清楚,我们也可以赞美他。赞美的目的不是很为难的觉得他很努力,而是用欣赏的眼光告诉孩子,父母看到孩子通过努力完成了练字,觉得有几个字写的特别用心,父母看的很舒服,就这么简单。没有那么多的技巧,技巧太多不是不记得,就是会错意。用爱的眼光来看待孩子做的每一件事情,对孩子任何一点闪光之处都不要吝啬赞美的言辞,相信孩子的自我塑造的能力,让他们在爱的眼光、爱的言语中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