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红楼梦》共读之难

《红楼梦》共读之难

作者: 写给你的柏拉图 | 来源:发表于2018-12-02 19:29 被阅读27次

这学期我继续带学校高一文学社,420名学生中共有18人报名。第一次社团活动我提出社团章程要求不定期交作文,有4名学生立刻就退社了,最后留下来14名社员。近期因为要开展《红楼梦》共读活动,又有两名学生提出了退社。

先来说说我的文学社。只有高一新生才有社团活动课,每周一课,高一升高二时自动退社。以前文学社活动基本都是讲授式或辩论式,我来讲或者学生来讲,就某一文学或文化专题进行 梳理简介,然后展开讨论,也开过演讲赛和辩论赛,形式比较自由。幸好每年都能遇到几个读书多或口才好又有积极性的同学,文学社还不至于解散。我认为没有学生参与的社团活动就和语文课没有什么区别了,既然叫社团,那就以爱好和兴趣为出发点,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虽然理想很丰满,但是现实很骨感,如今的文学社在我的“带领”下越来越寥落,我越来越怀疑我的教学组织能力了。前几年文学社是二三十人报名,现在报名人数跌到十几个人。今年第一次见面课我询问各位同学报名的初衷,18人竟然有15个人说是因为其它社团没有报上或者被刷了才来到这里的,这其中还有4个同学说:“因为我没有上语文家教,来了就当是免费的语文辅导吧。”此外,只有3个人是因为爱读书才主动报的文学社。作为社团辅导老师,我感到分外尴尬!学校还有篮球社、足球社、舞蹈社、心理社、摄影社、绘画书法社、读书社等,人都爆满,无法报名的同学大概退而求其次就来到了文学社,那些抱着上家教的心态来文学社的孩子,也是爱学习的好孩子,既来之,则“迎”之,我还是对所有的同学表示了欢迎和鼓励。

今年的社团活动我想做出一点改变,与其带着孩子们拓展视野或者讲干巴巴的作文技巧,不如带着他们读读书,沉浸到文字中去,真实地感受语文的审美趣味。现在国家教育部多次提出以后语文考试注重考查学生的阅读量,整本书阅读也备受提倡,而我们学校还没有阅读课,所以我就萌生了带着文学社社员一起读书的想法。每周一次课,五十分钟,共同读点什么好呢?诗歌?散文?小说?戏剧?诗歌,以前上过鉴赏课、诵读课,总是感觉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上课时诗歌的语言瞬间击中心灵,但是下课以后就没有人再读了。我越来越感到,新媒体时代高中生的心灵越来越难打开了。散文,个人主观抒怀的情绪太浓,剧本,文体上不具有普遍性。最后我决定共读小说这种体裁,因为小说是作者运用了独特的艺术构思,把源于生活的事件进行了艺术的表达,最能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和作家的思想。

本着彼此了解沟通才能保证活动顺利进行的原则,我还是用了整整一节课来了解学生的想法,想知道他们喜欢读什么,愿不愿意共读,愿意共读哪一本。我提供了十本小说,询问他们想共读哪一本,讨论过后学生确定下来读《红楼梦》。首先是因为大多数学生家里都有《红楼梦》,14人中有9人家里有这本书,但只是摆设,仅有3人读过整本小说。其次是经过我的推介,学生对这部书开始有了点好奇心,既然一个人很难坚持读下去,那就大家一起读吧。

是学生自己选的书,我以为他们会说到做到呢,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因为期中考试耽搁,眨眼三周过去了,再次上社团课,两名学生没有书,有书的12名同学只有5名读了第一回,其余的学生还没来及读,阅读卡只有两个学生填写了,其余的还是空白一片。幸好这次活动时间是两节课,所以就先给他们留了半个小时读书时间,再让社长组织接龙,可是不知怎的,社长在讲台上怎么调动都调动不起来,所有的人都闷着不讲话,后来就变成社长一个人主讲了。在社长讲的时候,我观察到两个学生正在看漫画杂志,杂志就摆在桌面上脑袋凑在一起看,红楼梦的书连翻都没有翻开,我还看到一个没带书的女生在那里写退社申请。我在社长讲完剩下的时间里,先是强调了社团课的纪律,然后亲自带着他们品读了第一回里的几个语段,理解作者的写作宗旨,体会草蛇灰线的写作技巧,体会甄士隐转瞬皆空的悲剧性。

就这样读着说着,不知不觉下课铃声响了。下课后我发现,上课前两个想退社的女生,只有一个还想退社,另一个不想退社了。本来灰心丧气、满腹郁闷的我,突然就有了很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原来经过我的努力,还是有人可以读进去的,还是有人愿意去读书的,突然觉得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

我不知道还有没有人会递上退社申请,但是已经开始的事情,我不想半途而废。接下来共读还会很难,但我有个执念,我坚持想要带他们读几回红楼梦,哪怕只是读完前三回。不入文丛,难知文幽。不读书品言,又怎知经典的魅力。没有哪个学生不知道贾宝玉林黛玉的故事,但都是听说而已。为什么不亲自读一遍呢?读一遍没有什么立竿见影的益处,但是也没有坏处吧,何况下学期还要学习《林黛玉进贾府》呢?共读虽难,但我有执念,初心不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红楼梦》共读之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chsc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