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神共奋读红楼系列之24:为什么林黛玉能打败王熙凤和刘姥姥,成为《红楼梦》里的“段子王”?
1/4、《红楼梦》里的三个段子手
《红楼梦》里有三个段子手,前两个大家都能猜到:王熙凤和刘姥姥。
但王熙凤就像我们有些同事,说笑话的能力,只有领导在场时,才愿意发挥出来;而刘姥姥呢的笑话,明显都是在讨好大家,更像是个喜剧演员。
这两位都是把说段子当成工具,而书中真正在谈吐之间自带段子手气质的,还要数这一位——林黛玉。
什么?就是那位动不动就哭鼻子的小主?难道段子手不都是那种天生乐观的人吗?
正是这个偏见,让我们无法成为一个有幽默感的人。
2/4、段子王的爆发
黛玉的段子手气质,在《红楼梦》的前半本只是偶尔霸气侧漏,一直到第四十二回后半章,才集中爆发,晋升为《红楼梦》的“段子王”。
事情是这样的:刘姥姥来大观园,又是装傻,又是扮愣,大家都明白她此行的目的,只有黛玉的总结最为精妙,三个字:母蝗虫。
不要小看这三个字,你就说不出来。
宝钗有一番分析,直接把黛玉和王熙凤的段子比较:王熙凤是高级段子手,“世上的话,到了凤丫头嘴里也就尽了”;但林黛玉直接用这三个字奠定了她“段子王”的地位,为什么呢?
王熙凤讲段子的特点是“俗”,“不认得字,不大通,不过一概是市俗取笑”,但林黛玉用的是“春秋笔法”,“市俗的粗话,撮其要,删其繁,再加润色比方出来”,“这‘母蝗虫’三字,把昨日那些形景都现出来了”。
这就是段子手的最基本的素质:语言天赋。
然而,这才仅仅是个暖场。
接下了,该讲正事了。惜春被贾母叫去画大观园,所以不能有一段时间不能参加诗社的活动,大家要商量一下,该给她放多久的假。
“段子王”黛玉又上场了,下面这一段对话,值得所有想当段子手的人好好揣摩,我特意完整的摘录下来:
(前面在讨论,惜春要多久才能画好)
黛玉道:“论理一年也不多。这园子盖才盖了一年,如今要画,自然得二年的工夫呢。又要研墨,又要蘸笔,又要铺纸,又要着颜色,又要……”
刚说到这里,众人知道他是取笑惜春,便都笑问说“还要怎样?”
黛玉也自己掌不住笑道:“又要照着这样儿慢慢的画,可不得二年的工夫! "
众人听了,都拍手笑个不住。
我们花点儿时间来分析一下,这里有哪些讲段子的技巧。
很多人都有讲段子失败的经验:明明是个好笑话,为什么听的人就是觉得不好笑呢?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节奏把握得不好,包袱抖得过早,别人还没理解;或者包袱抖得过迟,别人早就猜到了。
黛玉的第一段话,听上去很长,很啰嗦,这其实用了相声中的一个技巧,叫“三翻四抖”,意思是说,说笑话不能急,前面铺垫的话要反复说三遍,把观众的情绪带到顶点,再抖包袱,“笑”果才好。
这段话的包袱是“惜春的性子太慢”,这是个老梗了,所以黛玉先用“盖才盖了一年,如今要画,自然得二年的工夫呢”,这个很突兀的对比,引起大家的兴趣;再故意放慢叙述节奏“又要研墨,又要蘸笔,又要铺纸,又要着颜色,又要……”
此时,大家都已快要猜到这个梗了,黛玉再把这个包袱抖了来:“可不得二年的工夫”。
“三翻四抖”只能算是职业段子手的入门基本功,接下去,才是体现段子才华的部分。
只见大家笑得前仰后合,黛玉却正经起来,不动声色地“系包袱”,问:“我且问你,还是单画这园子呢,还是连我们众人都画在上头呢?”
惜春慢慢上了钩,说自己不会画工笔,好烦啊。
黛玉开始“解包袱”了:“人物还容易,你草虫上能不能?” (就是问能不能画草虫)
大家正在糊涂,这什么意思啊,黛玉忽然把包袱抖了出来:“别的草虫儿不画罢了,昨儿的‘母蝗虫’不画,岂不缺典(遗憾的意思)!”
黛玉杀了个回马枪,把前面说过的梗,又重说了一遍,这就是段子手的高级技巧了,黄西称之为“call back”(扣题)。怎么兜圈子,怎么再“call back”来回,火候非常难掌握。
看见这个梗的“笑”果出乎意料的好,黛玉临时加戏:“你快画罢,我连题跋都有了,起个名字,就叫作《携蝗大嚼图》。”
这更是一个天才的喜剧演员的修养——临场发挥能力。
很多人会写段子,但讲不好;很多人说话有技巧,但内容贫乏,翻来覆去就那么两句;而黛玉,才是难得的“创作和表演的双料段子王”。
说到大家应该不会怀疑这个“段子王”的称号了,但为什么是偏偏是这个来人间“还眼泪”的林妹妹呢?
3/4、段子王的修炼
《哈佛幸福课》里有一集讲“幽默与幸福”的关系,其中有一部分分析了什么样的人,才具有段子手的气质。
上一节讲的是“幽默的谈吐”,侧重于语言天赋(段子手的第一种成份)。
而《哈佛幸福课》认为,人之所以觉得笑话好笑,是因为常规的思路让人活得很累,而好的笑话一定是在打破正常思维,去释放你心中的压抑,这才是你开心的原因。
所以拥有幽默感的第一要决就是:打破常规的思路(段子手的第二种成份)。
还是这一回,大家继续讨论画画的事,宝钗开始准备列画画材料,这份清单很长,开始还很正常:“头号排笔四支,二号排笔四支,……”
可说着说着就清单上就开始出现一些奇怪的东西:“生姜二两,酱半斤……”
黛玉反应不是一般的快,立刻接上:“铁锅一口,锅铲一个。”
大家都奇怪画画为什么要用“生姜、酱”,但由此立刻联系到“铁锅、锅铲”,这就是“段子手意识”了:永远在对抗平庸的思路,对抗日常的对话规则。
接着,黛玉又在宝钗的清单找到了一个梗:“瞧!画画儿又要这样水缸箱子来了。想必他糊涂了,他把他的嫁妆单子也写出来了。”
嫁妆是红楼梦里姐妹间开玩笑常用的梗,但在“画画清单”中找出来,绝对算是“脑洞清奇”。
不要和别人用同样的思维说话,就可以拿到50分了,再加上反应快(段子手的第三种成份),这就达到了段子手的及格分。
接下来20分,是“多读书”给的(段子手的第四种成份)。
成立诗社时,大家都要给自己起雅号,探春说她最喜欢芭蕉,就自称“蕉下客”,黛玉立刻笑道:“你们快牵了他去,炖了脯子吃酒。”
这就是个高段位的段子了,黛玉解释:“古人曾云‘蕉叶覆鹿’。他自称‘蕉下客’,可不是一只鹿了?快做了鹿脯来。”
读不读书,这是优秀段子手的第一道分水岭,过不了这关,你不过就是个酒桌上的“开心果”。
成为一个80分的段子手,靠的是天赋加练习,但从80分到100分的距离,那就要比拼人生阅历了(段子手的第五种成份)。
4/4、段子王的蝶变
四十二回是黛玉段子王大爆发,之前她只是偶尔说两句笑话而已,还常常被批评为尖酸刻薄,难道是发生了什么吗?
还真是。
四十二回的回目叫“蘅芜君兰言解疑癖 潇湘子雅谑补余香”,前半回,讲的正是导致黛玉对宝钗的事:“黛钗和解”。
我在《“我想发火,硬忍下去了”“这有用吗?”》中讲过林黛玉的心态变化,一般读者印象中那个“凄凄惨惨戚戚”的林黛玉,是因为黛玉对自己的命运始终有一种悲观的预见,让她对别人的一言一行非常敏感,对生活的坎坷有更多感悟,而这一切,恰恰是成为一个段子手,必不可少的东西。
只是“钗黛和解”让她感受到竞争对手的善意,她也更愿意用这种善意去对待他人,她的讽刺才华,也从尖酸刻薄变得温和无害,真正完成了一个“段子王”的蝶变。
段子手的人生态度未必乐观积极,很多喜剧演员都有严重的抑郁症。
但幽默的人习惯用反常的角度去解构悲剧人生,使身边的人、使屏幕前的观众,暂时忘记了外部世界压力。
这就是他们自己想不开,却总能给他人带来欢乐的原因。
附录:提升幽默感的五种方法
《哈佛幸福课》里“幽默与幸福”一集,还总结了普通人“刻意练习”幽默感的五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写日记。回忆起这一天,写下这一天发生的事情,然后拿它发挥,给它变形,改变它的方向,直到你从中发现一些幽默,就好像自制的新闻脱口秀。
这种方法目的是让大脑养成一种“自动寻找并生成生活段子”的模式。
第二种方法:观察幽默的人。就算你学会了一百种段子结构,你也未必能写出一个好段子来,但如果你总是注意观察模仿那些段子手,时间长了,你自然有幽默的气质。
第三种方法:不断问自己两个问题:为什么我这么幽默?为什么别人没有发现我很幽默?
这是一种很有效心理暗示法,在思考“为什么”这个词时,我们就在不停地发掘自己的潜力。不仅仅是“幽默感”,任何你想获得的品质,都可以通过这种心理暗示训练获得。
第四种方法:自嘲。敢于嘲笑自已、自揭伤疤,并把那些负面的情绪用笑话的方式讲出来。
第五种方法:打破习惯模式。任何事情,不要急于回应,想一想,有没有更出人意料、更有趣的表达方法。
近期热文
一个有修养的人,如何对待一个贱人的求助?(之一)
乐观不是一种性格,而是一种习惯(之17)
世界上最流行的中文原创歌曲,它的作者命运竟如此传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