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分享】
禽医昕玥:17315705609微信同步
雏鹅体温调节能力差,较成年鹅体温低3℃,雏鹅绒毛稀短,皮薄,皮下脂肪少,保温能力差,体温调节机能要在2周龄后才逐渐完善,所以秋季维持适宜的育雏温度对雏鹅的健康和正常发育是至关重要的。
雏鹅采食饮水的多少,体内的各种生理活动,饲料的消化吸收是否正常以及对疾病的抵抗能力等都与环境温度是否适宜有直接的关系。温度过低时,雏鹅畏寒而密集,影响卵黄的吸收,影响抗病能力,有的发生感冒下痢,严重时互相挤压扎堆儿造成大量损伤和死亡。温度过高则影响雏鹅的正常代谢,食欲减退,体质较弱,发育迟缓,引起啄癖,也易感冒和感染呼吸道疾病。
秋季温度低且昼夜温差较大,因此雏鹅日龄越小,对温度稳定性的要求也越高。初期日温差应控制在2℃之内,到育雏后期日温差应控制在4℃之内,避免因为温度不稳定给生产造成重大损失。
判断温度是否适宜,不能只看温度计的显示,应该注意观察雏鹅的表现温度,适宜时雏鹅均匀地散在育雏室内,精神活泼,食欲好,饮水适度,温度低时扎堆靠近热源,发出叽叽的叫声;过热时雏鹅远离热源,展翅张口喘息,发出吱吱的叫声。
另外温度控制应根据鹅群和天气的变化而灵活掌握:
1.对健壮的雏鹅可稍微降低些温度,在适温范围内,温度低些比温度高些效果好,此时雏鹅采食量大,运动量大,生长快。
2.夜间因为雏鹅活动量小,温度应该比白天高出1℃~2℃。
3.秋季寒流袭来时温度要适当提高。
4.断喙,接种疫苗等给鹅群造成较大刺激时,也需要提高育雏温度以减少损失。
5.雏鹅群状况不佳,处于临病状态或患病状态时,应适当提高温度。
秋季供暖时间应长一些,但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冬天,应适当地降低温度以提高雏鹅对温度的适应能力。一般前三天温度31℃~33℃,第四天到第七天温度30℃~32℃,后期每周降低3℃左右。当育雏温度降至白天最低温时就可停止白天的供暖,当夜间的育雏温度降至夜间的最低温度时,即可停止夜间的供暖。
禽医昕玥整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