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曲线的思维模型从根本上解决了企业家对于企业在未来极大不确定性下的增长思维模式。站在传统的角度来说,第一曲线模型是确保主业的持续增长。企业家用尽各种方法:管理、技术、财务、人才统统是为了保证主业的进一步发展。通过不同的微创新,在同一行业的不同企业,会产生不同的增长速度。于是,弯道超车这个概念被拈了出来。
但是,无论如何努力,第一曲线内的业务终归会遇到增长壁垒,也就是部分要素开始恶化。这通常体现在企业自身的原因:如人才流失、组织效率下降、技术不再领先等等。但我们还要注意到,哪怕企业内部要素没有变化,但外部要素的变化,仍然会导致企业内部要素的竞争力下降。这同样也是另一个层面的相对恶化。比如市场上有更新的技术出现。也就是说,就算企业不想变化,市场也会逼着你改变。所以,作为企业家,我们必须抓住第二曲线这个Pattern。时刻把握企业增长的要素变化情况,未雨绸缪时刻准备启动第二曲线。这叫换道超车。既要保证自己能换道也要保证不被别人换道超过!
举三个例子:
- 阿里的第二曲线转型。阿里企业的整个发展过程中。可以观察到太多的第二曲线案例。从马云做黄页开始到阿里巴巴正式成立,就可以说是一次标准的第二曲线创新。然后从阿里巴巴中供到淘宝又是一次第二曲线创新,甚至是所有传统零售行业的颠覆。之后的天猫是在淘宝上的延续,并不算第二曲线。但蚂蚁金服的横空出世又是一次第二曲线创新。我们观察阿里的发展,可以看出很清晰的脉络,基于黄页的业务发展观察到江浙地区的中小企业出口问题,于是产生了阿里巴巴。从2B的业务发展,看到了零售市场的可能性,于是诞生了淘宝。基于淘宝的交易需求逐步微创新,从担保交易、到运费险、到完整的支付宝到现在的巨无霸蚂蚁金服。一步一步的微创新最后生长出了第二曲线。阿里的下一步在阿里云和达摩院,拭目以待。
- 腾讯的第二曲线转型。作为同阿里同体量的腾讯,他的发展同样可圈可点。开始的QQ打造了足够坚实的社交入口和群众基础。微信是一次腾讯第二曲线切换的标志性事件,从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基于社交的微信支付的出现,属于典型的borrow,但不得不说很有效。还记得当年过年时推出的微信红包,打的阿里系措手不及。后面微信在做什么呢?我们会发现,游戏特别是手游在腾讯系的收入中越来越高。文化产业成了腾讯正在生长的第二曲线。那么继续观察腾讯的pattern。我们惊喜的发现,仍然是在主业上生长的微创新带来了完整的第二曲线。社交始终是腾讯的核心命脉和壁垒。但是,抖音的出现对腾讯和阿里开始了无情的颠覆。两位互联网大佬的下一步能否继续呢?我们继续观察。
- 既然说到阿里和腾讯,又想起了一个很好的案例。阿里做社交总是做不过腾讯,腾讯做电商也总是干不掉阿里。于是两个巨头就在那里你抄我的,我抄你的,你干不掉我,我也干不掉你。结果,现在抖音、拼多多横空出世。用社交+电商的玩法,让两巨头惊出一身冷汗。这充分的证明了你不发展,市场会逼着你改变。否则,被别人换道超越不是小概率事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