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苏小墓与岳王庙
出浙博孤山馆区,沿路往西,过西泠桥,就出了孤山岛。
西泠桥边有个慕才亭。亭下,便是南齐钱塘名妓苏小小之墓。
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佩。油壁车,夕相待。冷翠烛,劳光彩。西陵下,风吹雨。
这是唐朝大诗人李贺写的《苏小小墓》。中国历朝历代吟咏苏小小以及苏小小墓的诗词不计其数,但总是以李贺的这首为佳。“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这几句,稍有古诗词修养的中国人,大多能够随口说出。其有名的程度,甚至超过了苏小小写的那首:“妾乘油壁车,郎骑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
据说,苏小小的先世在东晋为官。后来从苏州流落钱塘杭州,靠经营祖产,成为当地有名的富户。小小的父母只有这一个女儿,宠爱有加。可惜,小小的父母在小小十五岁的时候双双亡故。以后,小小便带着乳母移居西湖之滨的西泠桥边,在松柏林中的一座小楼中住下。
一个妙龄少女,能诗能文,又没有父母的管束,很快,小小便成为钱塘一带最有名的诗妓。
只是,当时妓的概念,和我们现在妓的概念是不一样的。当时的妓院,是官员和文人交际应酬的场所。妓,长得漂亮还在其次,关键要能诗文,通乐理,在交际场合要跟人家那些官员、文人有共同的语言。当时的妓女,等同于现在的明星。
苏小小死后,当年曾受过她资助的一个文人,把她埋在了西泠桥边,并盖了这座慕才亭。
其实,苏小小死后倒底埋在了哪里,古书上说法很多。只是西泠桥边的说法比较盛行罢了。
据记载,苏小小墓在南宋的时候还在。明代,大书画家徐渭来此凭吊的时候,墓尚完好。到了清雍正时,郑板桥来找,墓己经找不到了。
后来,乾隆南巡,偶然跟身边的人说起苏小小墓,说是要前去寻访。当时的江浙巡抚,为了溜须皇上,一夜之间,在西泠桥边,建起了苏小小墓和慕才亭。
再后来,因为某位伟大人物不喜与鬼为邻,苏小小墓便和孤山上的秋瑾等一起被清理了。
为此,当时的大才子胡乔木还写了一首“沁园春•杭州感事:土偶欺山,妖骸祸水,西子羞污半面妆。谁共我,舞倚天长剑,扫此荒唐!”
即便如此,伟人当时好象还并不满意,批示道:“今日仅仅挖了几堆朽骨,便以为问题解决,太轻敌了,且与事实不合……至于庙,连一个也未动。”
而这一个也没有动的庙,就包括苏小小墓西边仅仅三百来米远的岳王庙。
岳王庙是收费景点,门票二十五元,也不算贵。
岳飞死后哀荣。宋高宗死后,孝宗上来先替岳飞平反,谥号武穆,后来又封鄂王。岳王庙自南宋嘉定年间始建,几经兴废,现存建筑都是清康熙年间重建的。
大门楹柱上,有一副对联: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这是岳飞《满江红》中的两句。
进大门,往前是正殿。正殿檐下有金匾,心昭天日。据说,这几个字是叶剑英写的。
进殿,迎面是一尊岳飞的戎装彩色坐像,威武霸气,一看就是现代的雕塑作品。上面也有匾,还我河山。据说,这四个字是岳飞的手笔。有意思的,是岳飞像两边的楹联:观瞻气象耀民魂,喜今朝祠宇重开老柏千寻抬望眼;收拾山河酬壮志,看此日神州新程万里驾长车。怎么样?是不是觉得时代新风迎面扑来呢?
在这个正殿的两边墙上,分别写着四个大字:尽忠,报国。
在岳王庙的院子里,有一尊雕像,岳母刺字。岳母在岳飞背上刺的四个字,就是尽忠报国。
岳母刺字的故事,估计每一个中国人都耳熟能祥。小时候看小人书,后来看岳飞传,每每看到岳母刺字的情节,真的都让人激动不己。岳母,能有这么强烈的爱国心,真是太伟大了。
以后,随着年齿渐长,看的书越来越多,越来越杂,我对岳母刺字的事情,有点不以为然。
最权威记录岳飞事迹的,应该是元朝人编写的《宋史》。元人编写宋史,根据肯定是宋朝的宫庭档案以及宋人留下的书藉记录。宋史中有关岳飞的内容,是上过我们初中课本的。什么“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啦什么的,我们都在课本中学过。
可是,我把宋史中有关岳飞的内容全部看了一遍,发现,岳飞从军之前的情节,记载的非常简单。就说他们岳家是河南汤阴人,世代务农,宁肯自己饿着肚子,也要救济其它吃不上饭的人;别人耕了他家的地,他们就把地送给人家;别人借了他家的钱,他家也不去催还。总之,就是活雷锋。岳飞出生还没有满月的时候,遇上黄河发大水,岳母抱着岳飞坐在一口大瓮中,被洪水冲到岸上,性命才得以保全。稍长,跟一个叫周同的人学习武艺。好学而有神力,能挽硬弓、左右射。仅此。
我就有点耐闷儿。一个国家对国民的责任,书中为什么不写呢?比如,岳母家乡遭遇水灾之后的国家救济;国家对适龄儿童的教育责任。这些,是有,书中没写;还是根本就没有呢?如果根本就没有的话,岳飞的母亲凭什么要让儿子去尽忠报国呢?是因为岳母傻吗?脑子被驴踢了?被门夹了?进泔水了?
说到底,还是《宋史》的写作存在问题。既没有写皇帝恩及少年岳飞一家的情景,也没有写金朝侵略者对中原人民的残酷蹂躏,这就使岳飞的抗金报国以及后来人们编岳母刺字故事的底层动机失去了有力支撑。可惜了。
岳庙里,靠墙有一个半壁的精忠柏亭。亭里的石台上,摆着八段树木化石。下面有说明,当年大理寺监狱风波亭旁边有一棵古柏,在岳飞蒙冤遇难之日,突然枯死,渐渐变成了坚如铁石的硅化木,人称精忠柏。
岳飞死了也才不过八九百年,按常识,八九百年的时间,树木能变成化石吗?这是用脚后跟也想明白的事情。
所以,岳飞的形象,是不是也如这几段精忠柏,在几百年的时间里,经历了快速神化的过程呢?
这庙里还有一株树,分尸桧。一株桧树被从树干中间劈开。与这株分尸桧对应的,是庙里还有一眼井,井上有两个字,忠泉。这些,都是人们的爱憎表达吧。
过一个小门是岳王坟。穿过两边排列的石兽、石人,石香炉、石供桌、石碑,是石砌的圆形土岳,土岳前立着高大的石碑:宋岳鄂王墓。旁边一座稍小的石砌圆丘,是岳飞的儿子岳云的墓,碑上写着:宋继忠候岳云墓。
其实,岳云真的挺冤的。因为当年大理寺的审判官,就连主审万俟卨都认为岳云罪不致死,仅判岳云三年流放。这个审判结果报到秦桧那里以后,秦桧认为岳云的审判还是要慎重一些,就报给了宋高宗,由宋高宗作决定。结果,宋高宗直接批示,把岳云连带张宪一起给杀了。这是有历史记录的。
在岳坟的边上,还立着一块巨大的石碑,上面刻着岳飞的语录:“王曰: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死,不患天下不太平。”
看了这个,我有点呵呵。爱钱,惜命,这是人性。不想办法完善制度并加强监管以防止人性作恶,成天喊着空乏的口号,要求人们道德自律,这,不是虚伪又是什么呢?
在岳坟俑道正对的砖墙上,有一个漂亮的小门,门边的石柱上有绿色的联语: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孽臣。门两边的墙下分别跪着四俱铁像。铁像有铁栏围护,墙上还贴有告示:文明游览,请勿吐痰。一边是秦桧和他的妻子王氏,一边是张俊和万俟卨。
秦桧。南宋初年的宰相,主和派,是中国历史著名的大奸臣。其实,现在有好多人认为秦桧并不是当时主和派的代表人物,他只是有和金朝交流的管道,对和议事项可以具体操作而己。杀岳飞,秦桧也不过是秉承上意罢了。岳飞被捕以后,韩世忠去质问秦桧,逼得秦桧没办法了,说出了历史上著名的三个字“莫须有。”
由于中国语文的模糊性,历史上对莫须有这三个字的解释从来就没有统一过,有说是“事情,也许有”;也有说是反问句“事情,难道没有吗?”我个人认为,反问句,事情难道没有吗?比较具有说服力。
其实,岳飞的事,韩世忠应该去问宋高宗。岳飞主战,要直捣黄龙,迎回二帝。可二帝迎回来,人家高宗赵构往哪儿放?还有,岳家军是私人武装,岳飞,说倒底就是一个军阀。人家大宋朝从开国时起,为了防止武将造反,施行的是文人领军。岳家军,是朝庭迟早要解决的问题。
秦桧是个文官。文官靠的是智慧、靠说、靠写。在两国有矛盾的时候,文官发挥作用的最佳方式,肯定是谈判。既然要谈判,肯定要妥协。这个,就应该算是主和派吧。
而岳飞是武将,武将要立功,肯定要打仗。所以,岳飞主战,也应该是有原因的。
可怕的,是秦桧之类的文官主战。你又上不了战场,天天在后面喊打喊杀,打嘴炮,让别人在前线送死,你还算是人吗?
其实,主战也好,主和也好,两者应该是并行不悖的。和,要有战场的胜利来增加谈判的筹码;战,也要有谈判桌上的努力来减少战场的损失。可惜,好多中国人的脑回路都比较清奇,战,就要直捣黄龙;和,就是投降卖国。而且,战,似乎更加的政治正确。所以,秦桧是卖国贼,岳飞是民族英雄,也就不足为奇了。
至于其余三人。王氏为中国文化贡献了一个成语,东窗事发。万俟卨,让中国人知道了几个生僻字。万俟,复姓,音,莫奇;卨,音,谢。张俊,呵呵,可能是因为名字太过平常了吧,连带他的事迹也变得无人愿意知晓。
在岳王庙里参观完毕,我的心里产生了些些不爽。来这里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还要花二十五元钱买门票?真是岂有此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