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进入假期,虽然还得加班,但是到底没有之前正式上班的时候那么累,于是闲下来的我又忍不住看上了小说,甚至在网上同时追了三部。
看小说这件事一直都是我的最爱,我不爱出门,是个宅女,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逃避”,逃避一切现实生活中的麻烦事,而逃避最好的方式就是看小说,一头扎进精彩纷呈的剧情里,仿佛所有的琐事都没有了,只有我向往的生活和爱情。
可是看小说也有一个弊端,就是浪费时间,因为小说情节太吸引人了,看了这一章就想知道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于是就这样一章一章地看下去了,等回过神儿来,已经过去好几个小时了。
所以每次看完一段时间的小说,我就会懊悔很长时间,然后下定决心再也不看这些毫无营养的东西了,只能每天阅读一定数量的“好书”。
可是过上一段时间,只要到了周末或者节假日,我就又会忍不住去找小说看。然后看上一段时间,发现每天用时太多了,导致很多有意义的“正事”都没来得及做,就又开始懊悔。
如此往复,一年又一年。
其实我真得很喜欢看小说,而且看得不过瘾的时候,还总想着自己写,只是我的工作太忙了,实在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做这件事,不像疫情期间,每天都大把时间在家里。
现在我只能写一些小短文,乱七八糟,什么都写,只为了锻炼自己随时随地写文的能力,培养“写感”。
这几天我在微信读书上阅读的书是《庆祝什么也不干的一天》,作者是一个嫁到智利的中国女人,书中描写了很多智利的风土人情,其中对于智利的慢生活节奏,以及人们对于享受生活的想法,和中国大相径庭,给我印象尤为深刻。
这不是我第一次从书中看到国外的生活状态,记得以前在其他作者的书里或者视频中也看到过类似的描写。比如国外的店铺晚上、周末、节假日都不开门,这一点在中国是直接不存在的,开店哪能这么随意,况且这些休息时间逛店的人才更多,生意才会好,赚到的钱才会更多。
然而外国人显然并不是把赚钱放在第一位的,对于他们来说,舒服的生活节奏比辛苦赚钱更重要。根据《庆祝什么也不干》的作者在书中的描写,智利人也是这样。无论他们做什么,一切以喜欢和享受为前提,根本不考虑投入和产出。
作者从小就喜欢缝纫,但是这个爱好如果投入时间和精力太多,大家就会普遍认为不值得,作者自己也会有一种负罪感。我认为作者的感受就像我看小说是一样的,如果我们全身心投入到享受的事物中去,就会不自觉地感到愧疚。这就是中国人的想法和心态,我们太卷了。我们就想工作、赚钱、存钱,但是这么做的意义在哪里,大概很多人都没有考虑过。
我好想能够去国外感受一下那里的文化,应该和我的理念能够比较契合,可惜我生在中国,长在中国,骨子里的基因大概率很难完全祛除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