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语言是数学研究工作者设计的一种数学编程语言,主要用于统计分析、绘图、数据挖掘。R语言是解释运行的语言(与C语言的编译运行不同),它的执行速度比C语言慢得多,不利于优化。但它在语法层面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数据结构操作并且能够十分方便地输出文字和图形信息,所以它广泛应用于数学尤其是统计学领域。这也是大多数生信工作者选择R语言的原因。
数据框:
-
数据框(Data frame)可以理解成我们常说的"表格",也是 R 语言中的数据结构之一。数据框每一列都有一个唯一的列名,长度都是相等的,同一列的数据类型需要一致,不同列的数据类型可以不一样。
-
R 语言数据框使用 data.frame() 函数来创建,语法格式如下:
-
…: 列向量,可以是任何类型(字符型、数值型、逻辑型),一般以 tag = value 的形式表示,也可以是 value。
-
row.names: 行名,默认为 NULL,可以设置为单个数字、字符串或字符串和数字的向量。
-
data.frame(…, row.names = NULL)
-
数据框常用操作:
table = data.frame( '姓名' = c("张三", "李四"), '工号' = c("001","002"), '月薪' = c(1000, 2000) ) table # 获取数据结构 str(table) # 显示概要 summary(table) # 提取指定的列 result <- data.frame(table$姓名,table$月薪) print(result) # 提取前面两行 table[1:2,] # 读取第 1 、2 行的第 1 、2 列数据: table[c(1,2),c(1,2)] # 添加部门列 table$'部门' <- c("运营","技术") table ############### # 数据框的级联 —— 行合并和列合并(与矩阵类似) # 创建另一个数据框:并进行cbind() table2 <- data.frame("公司" = c("Google","Taobao"), "性别" = c("男","男")) result <- cbind(table,table2) result # 行拼接: table = data.frame( 姓名 = c("张三", "李四","王五"), 工号 = c("001","002","003"), 月薪 = c(1000, 2000,3000) ) newtable = data.frame( 姓名 = c("小明", "小白"), 工号 = c("101","102"), 月薪 = c(5000, 7000) ) # 合并两个数据框 result <- rbind(table,newtable)
往期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