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三件事:
1:凌晨时分,陈伯比以往的时候来得更早一些(゚Д゚)ノ。他不讲武德,突然袭击了我。
我一时大意了,没有躲。中了陈伯的膨胀大法,身体挨了重重一击,野蛮生长起来。我坐也不是,站也不是。过了好长时间,才得以从重创中慢慢恢复过来。
此刻,我想对陈伯说的是。下次来的时候,请打声招呼,让我有所准备。
2:早上七点左右下班,骑着我心爱的小电驴。迎着初秋凉爽的风,沿着河堤路行驶(°u°) 」。
忽然,眼前一亮。我面前出现一道纤纤倩影,她骑着自行车。右手握住车把,左手刷着手机。身穿白色透亮的上衣,明显看到里面穿着黑色的……额,非礼勿视。
我目视前方,心里念起冰心咒,回复一下不安的心情。
我前方不远有位头发花白,五十多岁的大爷。
大爷身穿红色工衣。衣服背面印有一片枫叶,枫叶下方印有“信安”字样。盲猜,这个厂的老板姓叶,名信安。信安哥得……
只见那位大爷一直盯着白衣小姐姐后背,一副猪哥模样。接近她的时候。头向右转九十度角接着看小姐姐,直到他的电动车超越小姐姐,才肯罢休。
你大爷还是你大爷,心里头一直住着一个少年,矢志不移的那个少年。
俗话说的人老心不老,恐怕说的就是大爷这个样子的吧。
3:《立秋之夜》读后感:
《微型小说鉴赏辞典》今早看完《立秋之夜》。
书上标记《立秋之夜》是郁达夫先生于1925年创作的。
这篇微小说写的是立秋之夜,萧索秋风卷起路上阵阵黄沙。
本是朋友的穿长衫和穿洋服二人,都是失业者。
他们默默走在马路上,二人一前一后问了一句,“你上哪里去?”
二人均不做回答,默默地走了一段路。因为他们都是失业者,不知道该何去何从。
二人默默沿着电车站那里走,停了下来。这时来了一辆电车靠站,又从他们身边开走。
“你为什么不乘了这电车回去?”穿长衫问穿洋服的,穿洋服的没回答。
因为他们失业了,口袋比脸还干净,那里还有钱坐电车。
最后他们来到了三岔路口,穿洋服的停了下来。穿长衫的走近穿洋服的身边,脚步不停,继续慢慢前进。
穿洋服的一边跟着,一边问,“你什么不进这叉路回去?”
穿长衫的没有回答,二人默默前进,直到夜色吞没他们的身影。
他们失业了,没有家了,还怎么进叉路回去。
郁达夫先生这篇《立秋之夜》描写的秋风黄沙,烘托出两个失业者当时忧郁迷茫的心情。
本篇以穿洋服的为主导,他喜欢停下来思考。
而穿长衫的则一直前进,没有丝毫回旋的余地。
郁达夫先生笔下很明显看得出来,穿长衫的代表着当时的东方,穿洋服的则代表着西方。
不管这篇微小说或是散文评得好不好,总之评了再说。
小时候,妈妈以身作则。煮些咸菜瘦肉粥,叫我拿去送给流落街头的人吃。
所以,每次我看到乞丐、流浪汉,我心就就会感到一阵酸楚。
在我能力允许下。我会尽量帮助他们。
这次看到简书贝交易商城筹集公益慈善基金活动,我尽能力捐了100贝。
虽然贝不多,但也代表了我的一点心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