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与蝉

作者: 程弘毅 | 来源:发表于2018-08-10 12:54 被阅读75次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唐.虞世南《蝉》

        炎炎夏日的标志,除了太阳的炙烤也就是蝉儿的鸣响了。这段时间一直读唐诗,其中“蝉”这个字眼在其中出现很是频繁,那个诗的盛世,文人墨客们相继留下了关于蝉的美篇。

        最开始接触关于蝉的诗,是虞世南的《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里的蝉在诗中的含义是诗人自身品格高洁与人格魅力的寄托。古人以为蝉靠露水而生,故将蝉视为清高、纯洁的动物加以咏颂,“居高”一词凸显虞世南对内在品格风韵气度。“声自远”也表达出他人格美的高度自信、雍容不迫。唐太宗曾称赞虞世南“五绝”,即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受到这样的高度评价诗人也是有自况意味吧。作为“咏蝉”三绝之一,此诗代表的是得意与清高人语。有得意之人便有患难之士,初唐四杰之一骆宾王的《咏蝉》却大相径庭。“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唐高宗仪凤三年,骆宾王任御史,因上疏论事触忤武则天,遭诬,以贪赃罪名下狱。这位诗人的大好青春在政治的洪流中消逝,在狱中听到那蝉鸣又想到自己双鬓增添了几许白发很是失落和惆怅。“露重”、“风多”意欲官场的不得志,“飞难进”、“响易沉”比喻在政治言论上受压制。骆宾王七岁便能吟诗,都称其为神童,相传那著名的《咏鹅》便是当时所作,本在官场有大好前程的他如今落得“南冠客思”不禁让人感到唏嘘。”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这是他借“蝉”高居树上、餐风露宿却无人相信它不食人间烟火的误解,而在狱中无声的抗辩!从中道出了被诬陷入狱的冤屈和政治斗争的残酷。此诗由人及物,达到了物我一体,确实乃诗中名作!

        “一只蝉,千首诗”,这些诗坛文杰对蝉的意象几乎是共情的。蝉高洁、清雅,世人咏蝉,多以其形为着力点。然而,玉溪生李商隐笔下的《蝉》,却多少带些牢骚的意调:“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难饱”把李商隐的遭遇和蝉的生存环境联系起来,表现了自己薄宦失意、举家清贫的境况和无可奈何的哀叹。这里的蝉从“居高声自远”变成了“本以高难饱”,虞世南的遭遇、地位让他可以自信的抒发出品格高洁的信仰,而李商隐当时在各地当幕僚,是个小官,称为“薄宦”,各地流转犹如水中飘杵,漂泊不定。在诗中他流露出了虽然为人清高但生活清贫且不得志,希望得到他人帮助,最终却是徒劳的牢骚无奈,也有一丝纵然自身品格高洁然而又无法改变现状的真实情感。

        古人有云:“昔诗人篇什,为情而造文。”蝉只是一个隐喻和寄托,才人佳子争相为其书写篇章、借物抒情,表露的是自身的遭遇感慨和人格意识、志向的肯定。当我们再听到夏蝉鸣声时,是否也有那一抹忧思或喜悦呢?

相关文章

  • 诗与蝉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唐.虞世南《蝉》 炎炎夏日的标志,除了太阳的炙烤也就是蝉儿的鸣响了。这段时间一...

  • 诗||蝉

    穿越黑暗 破土而出 哀怨悠长之曲 诠释夏的酷热 刺破夜的长空 秋风乍起 薄纱青衣 徒留 秋水

  • 〔诗〕蝉

    作者/奉心无悔 没有你,夏天无聊无聊的傻笑傻笑比哭泣更难熬幸福无法用眼睛去迎接用心听反而容易品尝出她真正的味道 如...

  • 蝉(诗)

    像一道光 她就那么默默一直停在那里 薄薄的羽翼还没打开 阳光下一定是透明如纱的娇羞 我也不知道在等待什么 只是如老...

  • 诗. 蝉

    原创/苹儿(茵草芳菲) 蝉,伴随着炎热 把盛夏颂唱得 沸腾而欢乐 天气越热 蝉鸣越响 它是夏天最热烈的歌者 蝉鸣,...

  • 我是小偷

    偷得春花秋月 偷得夏蝉冬雪 偷得故事与酒 偷得远方与诗 偷得世间美景 偷得半生与你

  • 2018-06-10

    夏天的静与闹都在诗里 作者:焦宁宁 最爱读夏天的诗,诗里写着一整个夏天的喧闹与寂静。庭前阔大的芭蕉叶,高鸣的蝉,懒...

  • 读唐诗:骆宾王《咏蝉》

    今天继续读一首写蝉的诗,它和虞世南以及李商隐的《蝉》,共同组成唐代文坛“咏蝉”诗的三绝,它就是骆宾王所作的《咏蝉》...

  • 诗配画:竹与蝉

    冰心玉骨凌云志, 白露秋风警世声。

  • 2019-02-15

    李茂书虞世南蝉诗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诗与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crkb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