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大热网剧《如懿传》终于落幕,剧中的终级大反派炩妃魏嬿婉也最终恶有恶报地受到了惩罚。
为此网友们纷纷称快,在炩妃被灌下“千机药”的那一刻,屏幕上不时飞过“来自全国各地人民发来的贺电”。
在大家都为这反派的结局感到大快人心时。我却忍不住这样想:落到这最终的地步,她自己的责任自是难以推卸,然而自食其果这四个字就足矣总结这个人物可悲的一生吗?
如果不是,那么除了她自己还有谁是她走向这条毁灭之路的助力?
在戏里被她害了的人我们看得已很清楚,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这一路以来害过她的有哪些人。
02
首先,是她的家庭,作为出身寒微的一届宫女,家道中落,父母从小偏袒她的兄弟,早早地将她送入宫,并在之后一直从她身上压榨剩余价值。
这样的角色背景设定,我们并不陌生,《欢乐颂》里的樊胜美人物设定就与之相似。
她们在各自故事的前半段的行为表现有诸多相似之处,但是当设定放在现代,似乎大家对樊的言行就宽容得多了,甚至还表示了不少同情。
是否网友在观看《如懿传》时,意识也不约而同地集体穿越回了封建清朝,对于剧中人物的道德评判也同时变得严苛了起来了呢?
魏在纯妃宫里做宫女时,曾有意在御花园和皇帝说话,但当时主要是他在说,她在听,必竟那时候她还只是个十几岁的小宫女,虽然多少有攀高枝的想法,但也不曾怀有害人之心。
倒是愉妃碰巧撞见,去纯妃那里告了她的状,两位后妃合谋把魏打发去管理花草。
两位娘娘这么做的目的,虽然也是出于自保,但恐怕不会想到从此,她们把一个原本普通的小小宫女推向了变身恶魔的第一步。
03
之后,魏嬿婉在花房受苦,无意中得罪皇后被送去服侍刻薄的嘉妃,受尽凌辱和虐待……
“杀不死我的都会使我更强大”,这句话用来形容魏嬿婉的黑化,真是再合适不过。
在她最苦难的日子里,钟爱她的恋人帮不了她,她的家人无法帮她,就连善良的如懿也因为听信愉妃的一面之辞,即使在救命恩人凌云彻的一再请托下,仍选择对魏的落难袖手旁观。
在原著中,皇帝曾说魏这个姓象个“委屈的小鬼”,他不喜欢。没成想之后,这竟成了魏嬿婉经历的形象写照。
在嘉妃手下做着委屈的小鬼,而真正的鬼则已经住进了她的心里。
她意识到,没有人可以依靠,除了她自己,没有人不能利用,包括她爱的和爱她的人。
所以这才有了我们后来看到的那个恶的魏嬿婉,那个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牺牲亲人,谋害爱人,陷害无辜者的心狠手辣的炩妃,魏嬿婉也终于成了无法从作恶与不安的梦魇中逃脱的皇贵妃。
“因与恶龙缠斗已久,最终自己化身恶龙”,所有人对她的不善,冷漠,算计和利用,最终在她的身上得到成倍的放大。
那些害过她的人,最后都被她成功报复,那些爱过她的人被她利用牺牲,更多无辜者也掉进了她的陷阱中丧生。但所有这些人,都没有她自己来得可悲。
04
从一个受害者到一个害人者,可能也就只差几个人接连不怀好意地各推一把,加上自己无法战胜的心里那个因不安而贪婪的小鬼作秽,一个恶魔就这样出现了,恶就象最坏的传染病一样散播开来,不断扩散,甚至殃及无辜。
这两天网上传开了一则骇人听闻的消息。一个13岁的女孩因为忌妒邻家女孩的美貌,在家中将朋友打死并肢解。
为什么杀人肢解会成为一个13岁的女孩对一个同龄人发泄仇恨的手段?她是天生的恶魔吗?你信吗?
05
因为是网剧的关系,常常看到网友们通过弹幕发泄对剧中人的不满和议论。当情节发展到魏嬿婉害人的桥段时,常常看到网友们发“炩妃我劝你善良”这样让人哭笑不得的话。
回想起来,在魏被愉妃纯妃排挤的时候,你们“劝”过她们吗?在魏饱受嘉妃虐待的时候,你们“劝”过金玉妍吗?在如懿选择对苦难中的魏保持冷漠时,你们“劝”过你们的“大女主”吗?
为什么只有杀人放火的大恶才被会遭人切齿的痛恨?而日常人们出于自私而为的小恶却总能被轻易原谅?
可能,人性本就相通,必竟自私是天性,而善良只是美德。为了保全自己唾手可得的利益而放弃明镜高悬的美德已经成了太多人呼吸般自然的习惯 ?
而或许,正是那些在被我们姑息放纵,不以为然的自私和小恶才喂养出了戏里的魏嬿婉,戏外的杀人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