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能救赎自己的——唯有自己

能救赎自己的——唯有自己

作者: 抗知体 | 来源:发表于2023-02-28 23:43 被阅读0次

看了一部日本电影—《东京奏鸣曲》。

这部电影的名字,让我产生“这是一部喜剧”的错觉。猝不及防地,在看的过程中我感到一阵阵寒意,高潮部分更是有一种“末日来临”之感。

【一个缺点】

我其实不知道如何写影评或是书评。我自认为自己写的不过是一些主观的感想而已。

我认为自己需要改正的地方在于:

正因为我写的是主观的感想,所以我习惯于站在自己的角度去“审判”书中的人物。这是非常要不得的。因为这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傲慢——我比书/电影里的人物高明,换作是我,我就能避免这种悲剧。

这次也如是。

面对电影里丈夫和妻子的种种举动,我忍不住替他们规划:只要这样这样做、那样那样做就可以避免问题了。应该如何如何做等等。

但我努力控制住了,第一次“放下我”地去感受电影。

【核心情节】

46岁的丈夫被裁员失业,瞒着妻子“假上班”。大儿子在迷茫中要去美国参军,小儿子也表现出种种“叛逆”。一家人被推到分崩离析的边缘,却意外地重回平静。

看似是丈夫是主线,但在我看来,妻子才是主线。

(电影的具体情节我放在了最后)

【妻子的视角和感受】

大儿子的戏份最少,但他与母亲不多的对话里,却都在强调同一个问题:“母亲”的身份。

妻子向大儿子展示拿到的驾照,大儿子说可惜用不上,但妻子却回答:更喜欢拿驾照当身份证明。

在候车厅,大儿子问她为什么不跟父亲离婚,妻子回答:“妈妈”的角色并非完全是坏事。

“身份”“角色”,借由妻子之口,道出了影片里所有人的困境。

1、丈夫

丈夫和他的自杀的同学,都是为了维护“一家之主”这个身份,不惜苦苦隐瞒。

家,不再是温馨的港湾。而是一个囚住他们的舞台,他们必须将安排给他们的角色(谁安排的呢?)表演到底。

透过丈夫坚决反对小儿子学钢琴,影片的悲剧根源可见一斑:

(刚打完儿子)

—妻子:就钢琴这点事,为什么不能答应儿子?

—丈夫:我一旦说了“不行”,就不会随意收回。这关系我作为家长的权威。就算是强行灌输,我也要把我的价值观给他灌进去。

2、全影片最清醒、正直的人——小儿子。

他虽然受控于“学生”和“儿子”的身份,但是,

当他发现自己的话伤害了老师,立刻主动且真诚地跟老师道歉。

发现事情失控了,他仍保持清醒以及懂得反省。

他找到自己的热爱,哪怕被反对,哪怕条件恶劣,也不惜去实现它。

他敢于挑战父亲的权威,一针见血地指出父亲的自欺欺人:爸爸,你就知道撒谎。说什么我提前好好跟你说,你是愿意倾听的什么。明明就算我提前跟你说,你也绝不会改变你反对的想法,而只会摆架子进行说教。

巧的是,他的钢琴老师也是一个跟自己母亲的长相有几分相似,但是离了婚的独立女性。

所以他也是独孤的。

3、妻子的三次被拒

给大儿子留饭,大儿子(因为累)说“不吃了”。

给小儿子做甜甜圈,小儿子(沉溺于捡回来的破电子琴)说“不吃了”。

给丈夫做天妇罗,丈夫(刚在同学家打掩护回来)说“不吃了”。

这次,妻子一脸倦容地吐出一句:

谁来拉我一下。

“做饭”这事有多费时费力不需要我再赘叙。作为一个家庭主妇,“做饭”是她每天日程的重头戏,是她最能感受到自己存在价值的方式。

影片里的妻子,在自己精心准备的饭食被依次拒绝后,充满了绝望。

他们的拒绝简单干脆。最根本的原因当然在于,一家人只是形式上的一家人,心理上的距离一直如飞鸟与海鱼。一家人之间几乎从未出现过正常的沟通。非吼即打。除了简单干脆地拒绝,别无他法。

【尊严】

放下它,海阔天空。

这是句正确的废话。关键是如何做到“放下”。

这绝不只是关乎“面子”。这背后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结构性问题。

也许我需要对日本的“耻感文化”进行深入了解才有资格做一番讨论。

影片的这一家人是借助了一个外部力量(妻子被劫犯劫持)、一个偶然事件(丈夫捡到巨款、被妻子撞破、出车祸)来解决面临崩溃的困境。

【启示】

1、中日两国同属东亚圈,在文化上有相同的地方。

甚至在很多社会问题上,日本已经提前经历了我们即将要经历的,比如老龄化和少子化、养老问题、环境问题等等。

我想,只有在研究清楚了日本文化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借鉴他们的应对方法。生搬硬套地照抄肯定是不行的。

2、关于日本文化、裁员危机、新时代女性的何去何从,我们都可以用这个影片来寻找启示。

推荐书籍/电影:

《在云端》导演:贾森·雷特曼

《菊与刀》/(美)鲁思·本尼迪克特

《父权制与资本主义》/(日)上野千鹤子

《金斯伯格访谈录:RBG给未来世代的声音》/(美)杰弗里·罗森

【详细情节】

高潮前:

(丈夫)

公司因部分业务将迁往中国大连而进行裁员,总务课长的丈夫首当其冲被裁。

他没有告诉妻子和孩子,仍每天西装革履地早出晚归。实则是每天排队找工作。

某天他在排队领免费救济餐时偶遇老同学。老同学跟他境遇一样。两个人开始了一起搭伙假装的生活。

然而,老同学最后顶不住压力带着妻子自杀了。

于是,他也从一开始的心高气傲到最后接受了商场清洁工的工作。

(大儿子)

迷茫中以“为和平而工作”为理由应征美军的海外募兵。

即使听到母亲温柔的挽留和遭到父亲的粗暴反对,他仍然踏上加入美国军队之路。

(小儿子)

无意之中揭穿老师的虚伪面目而导致老师丧失权威。

即使真诚道歉也没有被老师原谅。

对钢琴生起向往之心,却跟哥哥一样被父亲反对。他便偷偷拿着餐费缴纳了钢琴的学费,用捡回来的坏掉的无声电子琴练习。

(妻子)

温柔的妻子在家里打理家务。每天的生活就是围绕着3个男性转。

山雨欲来:

情节推向高潮的过程其实是以妻子的感受为中心开展的。

丈夫:

拿到了驾照的妻子,虽然买不起但还是忍不住去看车。回家的路上看见了在排队领救助餐的丈夫。愣住了。

小儿子:

因餐费的事被喊到学校,听到老师对儿子的“恶评”。

丈夫知道学钢琴和报考音乐学院的事后对儿子出手,还使儿子从楼梯上滚落,妻子惊恐地大喊“叫救护车”。

大儿子:

送儿子上车,目送他离开。

从电视上看到儿子被派去参加中东战争的新闻。

做了一场关于儿子的噩梦后,打电话给外交部想确认儿子平安与否却无果。

就在种种负面的感受排山倒海扑来之际,一个蒙面男人入室抢劫。因为被妻子看到了真容而劫持了她。

劫犯胁迫妻子驾驶他偷来的车,这大概让妻子产生了一种愉悦感……

路过商场,妻子撞见了成为了清洁工的丈夫。这时的丈夫刚在厕所捡到一笔巨款。还来不及开口(确认或求救),丈夫就羞愧而逃。

劫犯没想到妻子还会回来,两人产生了信任。

劫犯决定放妻子走,妻子却决定跟他走。

高潮:

这一夜,丈夫怀揣巨款在路边疯狂奔跑,被车撞倒。

妻子在路的尽头——海边,与劫犯吐露心声。绝望之际仰头倒向海水之中。

小儿子逃票后拒绝说出个人信息而被以成人的方式对待——看守所关押一夜。

满屏都是绝望。

后续:

天亮后,小儿子被放出来,是第一个回到家的。

妻子醒来发现身披毯子躺在木屋里,发现劫犯将车开进了大海自杀了。继而迎着阳光回到了家。

丈夫在路边醒来,也发现自己没有死。他将巨款投进失物招领箱,这回没有再换回西装,直接身着清洁工的工服回到了家。

妻子也在不久后收到了大儿子写来的报平安的信。

一家人回复了往日的平静。

最后,小儿子在音乐学院的入学考试上的钢琴演奏惊艳四座。

相关文章

  • 救赎|唯有自己

    Q:惺惺相惜是什么? A:就是一个精神病和一个神经病的相见恨晚。 “苍天在上,其实我们都是精神上的残疾人,不可救药...

  • 唯有自己能拯救自己

    现在我在地铁上,刚刚进站的门口,突然想起今天日更的主题『唯有自己能救自己』。 为什么会突然有这个想法呢? 昨晚深夜...

  • 唯有自己能陪伴自己

    今天看书收获的感慨 这世间有许多人来了又去,有很多事随风飘散,自己经历的一切苦难和悲伤的过程中,唯一真正和自己作伴...

  • 只有自己能救赎自己

    今晚和同事打火锅,看着无比阳光的我们,却都曾经经历过一段无比阴郁而又无助的日子。 现在的我们,慢慢学着消化这些压力...

  • 唯有你才是自己的救赎

    最近刚看完了一本涩涩的关于心智成长的书--《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这边书出版于2007年,作者是M...

  • 2022-01-23

    有的时候我能救赎别人,缺救赎不了自己……

  • 能救赎自己的人,只有自己

    文|弋一 书籍是一座可以随身携带的大型避难所。——毛姆 我们产生什么样的价值,拥有什么样的未来,能不能做自我突破,...

  • 仅此一生,放胆去活

    唯有自己可以救赎 1,在深夜回忆一个人的不好就等于自己不放过自己,放下才是救赎、解脱。 2,你有时间多去听听别人口...

  • 公考心得:你的选择决定你过怎样的生活

    写在前面 闺蜜Q是在30岁时决定考公务员的,她说自己当时的状态糟糕透了,没有人能帮到自己,唯有自我救赎。已经在外漂...

  • 解忧杂货店:真正救赎自己的唯有自己

    其实所有纠结做选择的人心里早就有了答案,咨询只是想得到心里内心所倾向的选择。最终的所谓命运 还是自己一步步走出来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能救赎自己的——唯有自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crrl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