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出门的时候,随手拿了一本关于如何阅读的一本书--《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by秋叶。
这本书是去年双十一,购买秋叶大叔的《PPT制作课程》所赠送的三本书之一。在拿到手后,自己粗略看了一遍,当时的阅读感觉就是:这些方法还不错,可以试试。然而,到底还是没有尝试运用过,很可能是因为自己太过于自信了吧,自信自己看了很多关于如何阅读的书籍,自信自己有很多阅读方法,相信自己能“做到”!
一年后的今天,当自己重新翻开书,带着不同的学习态度去思考,去学习时,自己突然发现,迄今为止,我从未去深度思考过“我为什么要阅读?这个阶段,我应该阅读什么书?”
“去阅读”的内在动机到底是什么?是获得真知灼见吗?是满足自己的个人发展要求吗?是了解时代前沿吗?或者是众多大牛都在阅读,我也要阅读呢?
每个人进行阅读的背后,都有一个阅读动机,且每一个阶段,每个人的阅读动机也不相同,而不同的动机会促使咱们在每个阶段,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
回顾过去三年,自己一直强调“思维的培养”,而忽视了对专业知识的积累,也就是说,除了专业课教材本,自己从没有阅读过哪怕一本专业领域的书籍,这让现在的我感到焦虑。
前几天,与专业课周老师聊了这个话题,我也向他说明了自己的问题,他对我说:“培养思维很重要,但你现在更需要掌握专业相关领域的最基本的知识,因为在这个时代,专业才是快速突破的根本”。
对于这一点,当时的自己并没有太理解,也没有触动我产生行动。
而今天,我却理解了“为什么”。
这个时代,你能够从网上,获取你要的多数知识,但若没有最基本的专业知识,就如水中浮萍,找不到一个安身立命的位置,找不到一个让自己开始、能让自己产生有效思考的平台。
我猜想,这也是当前社会流行的“读书无用论”的原因吧!
在当前科技快速发展浪潮之下,很多学习者关注“大牛人阅读了什么书”,去学习大牛们的思维,比如顾客思维,战略思维,逆向思维等等各色各样的思维。
自己也是其中的一员,花时间去听大咖的讲座,报大咖们的课程,没有任何疑问,这些学习非常有用,自己的思考有了深度,能够独立解决生活上、学习上的众多问题,但却解决不了自己以后求职的问题。
今天,蓦然回首发现,我并不专业,也就没有安身立命的家伙。过去,当这个问题出现时,我拒绝去思考,因为我不想逃离舒适区,这个自己所假象的“只需培养思维,不需学习最基础知识”的舒适区。
现在自己理解了老师的这句话,谢谢。
即使思维层次够高,若却找不到思考的基点,那也是基于假设的思考,没有知识做支撑的思考,很可能就是自己的幻想。
不是读了大牛们推荐的书籍,就能成为大牛。咱们需要考虑当前自己处于什么阶段,因为不同阶段的阅读动机不相同,阅读书籍的侧重点也就不同。
咱们都知道“先让自己更专业一点,让自己能站住脚,然后以“T”型结构发展自己”,而阅读也是这样。
请你为“阅读”一份人生规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