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1332828/5ab111850f4e4012.jpg)
听魏老师梳理《给教师的建议》第89条。
魏老师说:“今晚,试图讲清楚评课的问题。评课的问题,在本质上是一个教学问题,在更本质的问题上,是一个课程与教学论的问题。”
关于教学问题,即课程与教学论的问题正是我需要和期待的。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这三本搞明白,这个问题就差不多。习惯性的网购,第一没有找到合适的,第二另外两本书我还有,但并没有读。也许把另外两本读已经足够。
听着学友的梳理很不愿意回顾自己的梳理,感觉自己太不行了,也许不是,因为自己往往容易放大自我,参与只对于我收获是很大的,别人没有多少人在乎。在成长的过程中遇到这样的事也是会推动成长。好像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才能继续走下去。
老师从what why how 三方面梳理,开始已经赢了。前两次我的梳理也是这样的。现在他还在说,太长了,有点凑字的感觉,自己理解的不真实就不能带他人进入真实,课堂也是这样。
魏老师梳理
a 共九条,拔除第一和第九条,中间7条是最为关键的。
b 以终为始。首先,这堂课的目标是什么、内容是什么?其次,为了掌握这些目标,孩子需要有哪些先前经验,帮助孩子建构好必要的先前经验。(儿子说《夏洛克的网》读不懂怎么办?《西游记》他能读懂是因为我们一起穿越了电视连续剧。)
魏老师的讲解提纲【我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我清晰设定的学习内容。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需要做到:1.我要非常清楚地知道并理解,教学目标和内容是什么。2.我知道掌握这些内容,需要哪些先前经验,为了掌握学习内容,学生需要补充哪些智力背景。3.我要对教与学的内容进行设计,尤其是基于“大问题+大概念”的深度学习的设计,并通过一定的程序来确保目标实现,我也知道任务与程序必须相互适应。4.我要通过课中反馈、课末或课后检测,来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并通过适当的同时照顾个性差异的作业巩固运用,以掌握知识和内化概念。同时,我要确保检测反馈覆盖所有学生。5.我会通过反馈、检测以及作业的情况,进行补充教学。】
记得之前魏老师总结的“勤反思、细跟进”影响我的教学和育儿发生了质的变化,这5条内容结合我最近对课标的学习可以轻松理解并形成我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和育儿。根据课程内容和学情分析设计教学目标,为了完成目标结合学生的旧知需要补充什么样的智力背景,并基于大问题+大概念对教与学深层设计,并通过一定的活动一步步走向目标。反馈也同样重要,可以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并通过适当的个性差异作业巩固运用,一掌握知识和内化概念,并通过反馈补充教学。设计、反馈再循环。好的设计的前提是什么,怎么准确把握学生的真实反馈是两个关键性的话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