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正如人生有高峰就会有低谷一样,生活除了短暂的激情更多的是平淡,再掺和着些许琐碎。工作的第三个月时光大概就是在这样的平淡和琐碎中,像细沙一样从掌心滑过,想握紧,但是有太多不受自己控制,当然也有那么几个泛光的瞬间很是值得留恋。
貳
这两天一个项目上的小伙伴问我,「怎么感觉你最近很少回项目上了?」,回答自然是万能的借口「没时间」。但是仔细想想,总的来讲,日常工作状态其实也并没有那么紧张,当然肯定也称不上清闲,那么,时间到底都去哪儿了呢?我想答案可能就是,时间大多消耗在数不清的琐碎的事情中了。翻看着每天的工作日志,事情真的是做得不少,但是看不出一条主线,一直在两到三条线上切换着,中间再穿插进一些突发的需要处理的事情,很难沉下心来做好一件主要的事,时间好像完全不受自己掌控。
大学的时候,同学之间经常开的一个玩笑是这样的:
-「小袁,你是学什么专业的啊?」
-「学计算机的呢...」
- 「噢,学计算机的啊,就是修电脑的吧!正好我这电脑连不上打印机了,你帮我看看/我这电脑不好用了,你帮我重装个系统吧/我的 Office 不能用了,你帮我激活一下吧...」
以前以为这不过是码农用来自嘲的方式而已,就像其他任何一个从事特定行业的,如通信狗/建筑狗/金融狗/新闻狗等都特有的梗一样,现在却发现这些就是自己每天需要面对的现实。诚然,有些事情并不是工作要求你必须去做,只是事情发生了,你正好出现在那儿,有人需要你的帮忙,而你又似乎确是最合适的那个,那自己还是应该尽可能去做好。
尽管如此,我想,自己似乎还是更享受着在能掌控着的一大块时间里,沉浸于做好一件事情,做好一个产品的状态,这种有节奏感的时间,像一首旋律优美的音乐一样,可以抚平内心一切的焦虑,直至心安。当然,也许前者才正是以后工作的常态,只是自己还不够适应,还没学会如何合理的拒绝,亦或是还没学会怎么游刃于主次而有余吧。
叁
上个月趁雾霾还没有大规模侵袭帝都之前,参加了一次团团组织的挖红薯交友活动。之所以报名是因为看过一篇文章提到了关于团团之前组织类似活动的情况,其中指出的有些现象觉得很有意思,于是抱着眼见为实,发现新世界的心态就去了。活动人数大概 80 人左右,男女生各半,场地是在昌平的一个农场,官方名为中国农机院农机厂试验站,内容主要是观片、挖红薯、参观农场和寒春阳早故居、DIY 馒头、豆浆和豆腐以及玩游戏等。
参加的人年龄段分布在 78 年到 97 年之间,集中于 88-92,分别来自各个行业和系统,比如研究院、医院、法院、金融、互联网、外企、幼教、高校、建筑、外交部、新华社、地铁、海关、国知局和街道办等等,其中又以来自体制内相关的为主。人数虽然不是很多,但俨然就像一个小社会,跟以前在学校里接触到的基本都是处于同一水平的人完全不一样,这里大家的三观和社会背景离散度非常大,有让人觉得很奇葩全程尬聊的,更多的是一些远比看上去更有趣的想深入了解的人。总体来讲,大家普遍表现得并不 social,心态更多的是 let it be。
活动场地更有历史意义和精神内涵的一个名字是小王庄农场,谱写这段历史的人物是建国前就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养奶牛的一对美国高材生夫妻,中文名分别是阳早和寒春,分别毕业于康奈尔大学和芝加哥大学,其中寒春是研究制造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的参与人之一,而其曾祖父则是布尔代数理论之父乔治·布尔。
观片内容是一部拍摄于 06 年左右的关于寒春的短片,最开始我是坐着看的,随着情节的展开,完全被寒春的故事震撼到了,不由自主的站了起来,那个时候第一次切身体会到什么叫「肃然起敬」。在听到寒春接下来的自述时,一个大男子汉,那一刻,完全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眼泪哗哗的往下落。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奶奶口里一丝不苟的说出「你要坚持真理..什么是对,你认为是对,你就是,不管谁对你怎么样..」「我最崇拜的人时毛主席...」、「我的理想是为解放全人类而奋斗」时,内心不由得为之颤抖。当谈到为什么不去买一个新的家具,而是仅用一块木板和一摞砖拼成一个书桌台,而且一用就是二十多年的时候,前一秒她还在像个孩子似的灿烂地笑着,后一秒就严肃的说「我不追求这些东西...」、「我不追求那个..那个..豪华的那些东西,因为这个没有意思...」、「生活有意思就是创造东西..那个牛场是创造的..那个都是创造的,那个才有意思,追求物质那个你死了都带不走...」、「(为了这些牛,)所以我还得活,我哪里都不去,我就扎在这里,扎在这里,永远扎到这儿」。寒春,一个原本可以享受副部级待遇的外国老专家,却心甘情愿过着简单朴素的日子,奉献着自己,坚持着自己的理想,幸福而满足,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寒春的故事我想用她自己写的一篇《What is Happiness》做注解是再合适不过的:
回顾我所走过的路
从小学到研究所的生活
不能说它不幸福
但比起站在人民之中
与大家一起改造整个社会
用双手建立一个没有
人压迫人
人剥削人
美好而富有的新国家
原来的那种幸福观
是多么的狭隘啊
当然有的人改造世界的目的只是为了自己
但是这种靠建筑在大多数人痛苦之上的幸福
不是真正的幸福
她终究会被历史所消灭
肆
在参观农场的时候,就有一个疑问,为什么一对美国高材生夫妇会在那个战乱纷争的年代来到中国,后来从讲解员那里得到了答案,他们居然是受到《西行漫记》一书的感召而来,于是用了几周时间把这本一直耳闻却还没看的书阅读了一遍。
《西行漫记》(Red Star Over China)是根据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于1936年在陕北解放区的实地采访记录整理而成,出版于 1937 年,一经问世便引起广泛国际反响,揭穿了国民党对当时对解放区的造谣污蔑,同时激励了一大批国际友人不远重洋万里献身中国的革命事业。其中最为我们所知的便是毕业于伦多大学医学博士的加拿大人白求恩,他就曾说道:「要问我为什么去中国,请读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还有毕业于哈佛大学、康奈尔大学农业机械的美国人韩丁,以及同样阅读了《西行漫记》受韩丁鼓励的阳早寒春等等。
对比而言,之前读的《毛泽东传》像是一个点,以毛主席的生平为核心,而《西行漫记》更像一个面,以毛主席等人所创造的社会为剖面,书里描绘了一个充满共产主义理想,处处平等而没有剥削的现实世界,也是了解我党初心的一部极佳作品。
伍
一个人的时候,就喜欢胡思乱想思考点啥,而人一思考,上帝就发笑,这样想想,有上帝作伴的生活似乎也还不错。
还记得之前在知乎上回答过的一个关于独处的问题,写到过「独处不仅仅是指一个人的生活,独处指的应该是一个人的生活+对生活的思考,没有思考的一个人的生活叫寂寞...」。人没出生的时候与母亲合为一体,一旦出生了就是一个渐行渐远的过程,走向独立,姻缘结合,养老送终,终而离去。人生真可谓是生而孤独,因为有了灵魂的存在,每一个人的孤独又都不一样,我们倾听着周边一个个灵魂发出的声音,寻找和发现着相似的灵魂,同时也感受着被另一个灵魂领悟后的温暖。帕斯卡尔就曾说道:「人是一个被罢黜的国王」,又说道「人是会思想的芦苇」,对啊,人就像一个被罢黜而流落人间的国王一样,身份虽然卑微,但灵魂仍然是高贵的,经历着人世间的种种,产生了各种的思考,不断为自己王冠重新加冕那日而努力着。
阳早、寒春,以及白求恩这样的人灵魂无疑是高贵的,同时他们的内心又是纯粹而真诚的,就像毛主席评价的那样:「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在一个功利领先于道德的社会,精神失衡于物质生活的时代,消费比创造更值得炫耀的大环境里,我想,重温他们这些人的故事是大有裨益的,权当是给灵魂的一次洗礼。
六
在解决了基本的生存问题的前提下,不断提高技能和生产组织水平,走向物质逐渐丰富的过程中,也要加强好精神文明的建设,这既是对个人的要求也是对时代的期盼。纵使生而孤独,但求活而纯真。
最后一个小尾巴,有兴趣的知友可以关注一下个人微信公众号: yuantopian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