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继续她的美本新生的生活。
感恩节放假七天,学校宿舍关闭。娃受邀去本地一个同学家过节,给老母亲老父亲省了七天的宾馆费和饭费。
这一周,娃说过得开心极了。七天安排得满满的,一天在家,一天去周围的购物中心买东西,一天去匹兹堡城里,一天见同学的高中同学,一天去同学爷爷奶奶家,一天去同学姥姥姥爷家,明天两个人就回学校了。
娃刚才给我们打电话讲了很多有意思的事。总的说明,这家人特别特别好,同学妈妈甚至想给她洗衣服;米国的传统家庭真的非常非常传统,比我们中国人还传统。无论是家族亲情,还是为娃的学业焦虑,还是管孩子穿什么衣服,都跟中国一样。
最好笑的是,我娃说:我同学开车,我们两个去购物中心。我觉得好恍惚啊,我们不是小孩么?难道不应该是爸爸妈妈开车带我们出去玩儿么?难道就我们两个小孩就可以开车去车程一小时的地方么?哈哈哈!
我娃说,同学虽然会开车,但是不太靠谱。比如,她们开到了匹兹堡,同学忽然惊慌地说:哎呀,我们在哪儿停车呢?我娃:停路边吧。我爸妈带我去波士顿的时候就停路边。同学:会不会被罚款啊?我娃:那咱们看看路边有没有别的车,停在别的车后面,那都是大人的车,他们应该知道停哪儿。
我娃说,两个人在餐厅吃饭,同学:哎呀,怎么结账?我不会。就是我爸爸妈妈付款。我娃:我也没在需要小费的餐厅结过帐。。。同学:那怎么办?我娃:我去问问服务员。
后来我娃问来了,就是拿起桌上的小票,用笔圈一个想付的小费额,连同小票和信用卡都交给服务员,他们会拿去结账后,把卡还给顾客。
笑死了。
好多事,本来老母亲想提前嘱咐和提醒的,比如给人家带点礼物之类。后来决定不说了。不必什么都告诉娃,中学时候她拒绝老母亲的经验和指导,就愿意自己探索、自己想办法解决,办法不好也更喜欢自己解决。所以这次,不知怎么付小费,她既不会去问同学妈妈,也不会问老母亲,而是现场问服务员解决。不知道停车停哪儿,就自己观察判断。办法合理,应该不会错。即使错,也是将来的经验。更主要的是,有自己解决总是的习惯。
高中时候娃也去好朋友家去过,一住一周。那时候老母亲总觉得住得时间太长,不太好。但想到娃容易崩溃,才忍住没说。现在看来,高中在同学家住的那周,一定为此次她去同学家住提供了很好的经验。
特别是娃高中成绩不好、交不上论文、接近崩溃的那段时间,现在反倒成为老母亲心里的一点点底。经历过那个时候,她再遇到成绩差、交不上论文的崩溃,她就不会太慌了,不会觉得是世界末日了,知道总能过来。
养娃路上的一切经历,都是有用的,没有任何白做的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