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榖写给ta的信
写给旧事里的英子:
好久不见,别来无恙。
我们习惯把过去称为过往或回忆,而你把它称为旧事。但在读“旧事”的过程中,却好似一如往昔,既是跟着你去感受你的童年,也是在此过程中回顾自己逝去的童年。“旧事”的读者千千万,不乏有各年龄段的人,每个人都有其自己的旧事,还有几人能再忆起旧事…
想起《小王子》里的一句话“每个成年人以前都曾是孩子”。此刻,该是以一个成年人的身份和久未再拾起的孩子心来写下封给旧事里的英子的信。
书中说“我们是多么喜欢长高了变成大人,我们又是多么害怕呢?”小时候那么傻,竟然期盼着长大,时间慢慢磨去,谁也说不清长大的标志是什么,不单单是年龄的增长,而是方方面面。即便是在成人礼那天,也好像只是一个仪式,和母亲口中的我长大了却不一样。
小时候的你啊分不清天和海,而有人对你说“等你长大了,我们看海去”;有人说小时候无忧无虑,而长大是肩负起自己的责任;我说小时候他听妈妈的话,而长大听妈妈的话,不让她受伤。在不知不觉中,在经历一些事情后,仅一夜之间,心好似判若两人,而后褪去青涩,羽翼渐丰。
小时候的我们也不懂离别,就好像《城南旧事》里的描写的几场离别:一是为高年级的同学唱《送别》;二是听别人给自己唱《送别》;三是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了。
我们或多或少也经历过相似的别离,初听不识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
初时不知离别的含义,再听时,我们已是别离的人。以前觉得快些长大的好,而如今却也怀念那会儿的自己,那时我们随虽不懂离别,却足以感受《送别》中淡淡的伤感,大了之后方才醒悟,我们无需哼唱,就已经要告别。别时容易见时难,有些人就像花儿落了一样再也无法重逢,有些人还来不及道别就已经消失在人海茫茫。
想起一个视频里说的我们就好像在一个永不停息的传送带上,有人朝你迎面走来,有人匆匆而过,有人点头之交,有人陪了你一段路,途中尝到佛说的八种痛苦: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烦恼炽盛,生,老,病,死,也尝到人间酸甜苦辣咸,终于马不停蹄,终于走到尽头,结束这潦草或是多彩的一生,终于自己陪自己走完了这一路。
小时候的你啊也分不清好人和坏人。我又何尝不是呢,我们又何尝不是呢?
我们总是越长大越容易被这世上的条条框框给裱起来,事事有好坏,人人有善恶。是有好人和坏人还是有做好事的人和做坏事的人呢?木心先生说“善本不应该与恶相对应,善应该与伪善相对立。”我们从小怀着对一切事物的好奇慢慢成长,却越长大越被格式化,似乎失去了自己的主张,丢了自己的判断。
从小被教育要分清好坏,却无人告知我们好坏的界限,牢狱里关着的不见得就比外面的人坏,不知道所追求真善美是何物,亦不知假恶丑的内容,我想要学着去自我辨别,从心出发,不受条框束缚,却始终逃不出这牢笼。
我失了思考,埋没了一些纯真。
我还是不敢像你一样去回忆往昔,虽说过去了的事就让它过去吧,可过去不就是让我们来回忆、来酝酿、来学习的嘛。
常言要从古人身上借鉴学习,为何就不学着从自己的过去借鉴领悟。余华先生在他的《活着》里面这样描述老年的福贵:他是那种能够看到自己过去模样的人,他可以准确的看到自己年轻时走路的姿态,甚至是可以看到自己是如何衰老的。福贵的命运纵然离不开悲惨二字,但他可以豁达的回忆自己这短暂的一生并且精彩的讲述出来。
而我却连这短短一二十载青春年少都不敢去回忆,写到这,我该好好回忆过去了……
再看过往时,的确已经记不住太多事和人。读完《城南旧事》,我也想学着你——英子一样去回忆里长大,在长大中离别,在离别中不失自己的感悟和自己对事物的判断。
我们不能不长大,也不能没有回忆,亦不能失了自己对人情事物的明辨。
希望你可以分清天和海,希望我也可以,希望我们都可以。
等我们都长大了,我们看海去……
这是再读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后写给英子的信,后来去看了电影版的,虽然只是书中的一些片段,却足以让人感动不已。虽然英子看不到这份信,但是希望有更多“小英子”代她来看这份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