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克里斯多福.孟
译者:张德芬
阅读时间:2019.02.18-2019.03.02
我和我爱人相识于2003年(高中同学),相恋于2005年(大学),经历8年的自由恋爱(异地四年),在2013年领证结婚。掐指一算,恋爱关系已有14年,婚姻关系已有6年。但是不知从何时开始,慢慢地,我们之前牢不可破的关系似乎开始有了变化,直到现在我们才愿意承认确实存在问题,只是一直未曾直视,深入面对。我们争吵的频率其实不算多,大吵也许一两个月一次,小吵没统计过,但是偶然性和突发性很强,不知道踩中哪个点就可以让其中一方炸毛,而另一方则会觉得莫名其妙,不可理喻。争吵的范围也随着相处的岁月有所延伸,小到平时的生活习惯,大到双方的原生家庭、父母,孩子的教育,消费观(他觉得我太爱买买买,我觉得他过于严苛,不会享乐)等等。激烈的争吵后,我们可以几天都不说话。在双方趋于平静之后,一旦着手翻盘我们争吵的起因,双方便会据理力争,谁也没觉得自己有错,争吵不是我开的头。最终或是妥协,或是不了了之,然后就让时间把这一篇翻过去。纵然看对方还是有各种不顺眼,心想毕竟感情基础还算深厚,不像有些家庭严重到真正要到离婚的地步。
直到近期看完这本书(之前有通过樊登读书听过两三次,推荐过我的同事,我的妹妹等),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在我看来,这本书的目的并不仅仅是提升我们的恋爱或婚姻关系,更是对自己的修炼,还可以将书中的很多观点应用于所有的人际关系。通过摘抄语录,我注意到这些关键词:需求、情绪、期望、职责、内在、内心、意向、看法、相信、选择、真正的自己、诠释、灵魂、投射、接受、臣服、真正想要、心态等等。所有的这些都是关乎我们自身与真理。
要点1:情绪的背后-需求
书中提及,我们开始和维持一段亲密关系背后的真正动机,其实在于需求。这就要追溯到人们孩童时期的两大需求:归属感和确认自己的重要性(来自简尼尔森的《正面管教》)。当孩童时期没有得到足够的爱,情绪上没有得到足够的满足,我们潜意识就会将这种痛苦带到今后的亲密关系中,让我们的伴侣承担起这些期望和需求:希望对方会在每个重要的节日给予问候和礼物,生病的时候能够嘘寒问暖,开心的时候一起分享,难过的时候给予支持,如果真的爱我,可以将那些惹我生气的坏毛病全都改掉,等等。但是你会发现只要有期望,便会有失望。我曾经无数次使用女人的武器-眼泪试图让我的爱人妥协,但是从热恋时的心疼到现在的无动于衷,我发现对方越来越不如从前,改变对方比改变自己还难。因为我没有意识到,我的需求根本不会从外界或他人(包括我的爱人)身上得到满足。我们选择妥协也是无济于事,“妥协并不能完全满足任何一方,因为两个人都觉得没有得到真正想要的;问题真正的原因并未得到处理”。
要点2:立场与对错
“你情愿自己是对的,还是快乐的?”
“如果你想逃避痛苦,只要证明自己在某件事上是对的,随便什么事都可以,只要让别人看起来像是错的一方就行了。如果我能证明伴侣是错的,我就是对的。”
“如果你觉得对方没有改变,往往是因为你并没有放下自己的立场。有时候,虽然伴侣的行为没有改变,你却不再介意了。。。只要你肯放下立场,不管结果是怎样,对你永远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回想自己之前争吵的时候,是那样盛气凌人、据理力争、得理不饶人,但是我的爱人并不会被我认为的“真理”或“证据”而说服。事实上,我们都是从自己的角度看事情,如果放下自己的立场,从对方的角度看一看(同理心),那么我们双方就可以把两人的意见综合起来而得到真相。
要点3:本自具足
这是樊登老师读书里提炼出的关键词,也就是“向内求,而非向外求”。
如果我们能意识到只有自己才需要对所有的快乐和不快乐负责,而不是我们的伴侣,把他们当做予取予求的对象,我们才能从幻灭过程中的痛苦解脱,而不会只是指责、埋怨对方。诚如书中所说,“幻灭是灵魂给我的礼物,让我能够从向外寻求快乐的错误思想中跳脱出来。”我们的愤怒,我们的痛苦并不是伴侣的行为直接造成的,只是因为与伴侣的关系越加亲密,越加发现了痛苦的存在,其实在我们心中已经存在很久,只不过我们不愿去感受。“现在的亲密关系给予我机会去察觉过去和现在的痛苦,面对它们并作出更高层次的选择,让我能够成长并了解真正的自己。”
要点4:责任
我们必须对亲密关系负100%的责任,而并非我们传统中认为的是双方共同的事情,我们每一方都必须为共同的亲密关系负责并付出。因为我们看到的一切都是自我内心世界的投射,我们会发现伴侣也只付出了50%。这样一来,双方都会坚持自己已经做了自己该做的一部分,去指责对方不肯尽全力。
如果我们能对自己的生活付100%的责任,我们就会了解,很多角色都是我们选择的,比如牺牲者。“牺牲并不是一种行动。牺牲是一种心态。洗碗可以很有趣,也可以很烦人。有什么样的经验,完全是由心态来决定的。”
要点5:意向和心态
这本书里强调了人的意向和心态的重要性。
“一切取决于你的意向。如果你愿意放手,就有机会发现,你所需要的一切,其实都存在于你的心里,不假外求。”
“耶稣说,天堂在人心中;佛祖说,世上万物都在我们的心中。”
“我们都依据对自己的想法而活。如果你真心相信自己是个成功的人。那么你的失败也会帮助你迈向成功之路;如果你相信自己是个失败者,那么再大的成功在你眼中看来也像是失败。所有源自未愈伤口的信念都是自我局限的。”
“状况本身没有好坏,好坏是由你来决定的。状况是不是等于问题,要看你怎么去诠释它.”
“痛苦虽不能避免,要不要受苦却可以选择。”
“爱说,事无好坏,诠释在人。”
。。。。。。
总之,人的想法决定了他的命运。
根据译者张德芬老师对这本书的精炼概括:你的亲密关系伴侣,是来帮助你更加认识自己,进而疗愈你的创伤,最终找回真正的自己。因此,亲密关系是通往我们灵魂的桥梁。
亲密关系通常需要经历的阶段:月晕-幻灭-内省-启示-灵魂关系。
我已经和我的爱人经历了幻灭的阶段,希望能够开启内省阶段。昨晚临睡前我们进行了一次很久没有过的长谈,他开心地谈起了童年往事,他的家人。。他没有读过这本书,所以和传统想法一样,认为婚姻是两个人的事情。他坦言,曾经有段日子,他认为过了那么多年,我们的关系就像我们的父母辈一样,也只是搭伙过日子,如果没有我,他应该也可以自己一个人平淡地生活。听到这里,我有诧异更有失落。但是,他说,想到这样的地步,他还是觉得会心疼。我相信我的爱人对我真正敞开了一次心扉,我忍不住暗暗地哭了,好像爱又悄悄地回来了一趟。。。
通过这本书,我似乎已经得到了一些启示,这应该是个好的开端,但我知道我们还会有争吵,有分歧,但是我比之前有多了些信念-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也还是会有矛盾,现在我希望不光光是我,我的爱人也要开始读书,领悟书中精彩的观点,我们一起讨论切磋,一起提升,而不是我自己一个人在改变,这是不是又不对了?又变成我对他有所期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