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克曼曾在采访中说,他的故事只关注5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和10岁以下的小孩,因为他们是最不会在意社会既定法则的人。
《清单人生》便是以63岁的布里特-玛丽为主角,讲述从未走出过家门的布里特-玛丽,在遭遇婚姻变故后第一次离开家寻找自己的人生的故事。
清单人生——失去自我
布里特-玛丽自结婚四十年来,过着按步就班、一成不变的生活。
照顾家就是她的全部工作,她每天6点准时起床,12点吃午餐,下午六点必须吃晚餐,从不在天黑后出门,床单整理得一尘不染,否则就不是“文明人的做法”。
她把每天要做的事写在清单上,她有很多清单,甚至还有一张记录所有清单的总清单,以保证她和丈夫的太平日子万无一失。
在这样的清单人生中,她失去了自我,她没有梦想,没有朋友,甚至都没生自己的孩子,她完全是为丈夫肯特和他的孩子们而活。却不被注意,不被肯定,不被尊重,她丈夫说她“没有社交能力”,但她每天按部就班地活着,从未独自出过远门,她连旅行都讨厌,因为她不希望改变,所以,她的自我也并未觉醒过。直到有一天,她的丈夫出轨,她的清单人生被打破了。
清单人生被打破之后——发现自我
最不希望改变的布里特-玛丽,在她63岁的时候,遭遇了她人生中的大变故——丈夫的背叛。面对这样的人生危机,她将怎么办呢?63岁,人生还有没有可能重新开始?
布里特-玛丽被迫离开她无比熟悉的生活,经过一番周折,找到了一份看管废弃娱乐中心的临时工作,来到了一个受经济危机严重影响的小社区博格。没想到这短暂的工作经历,却让她重新发现了自己。
在博格的生活,与布里特-玛丽之前有秩序的生活相比,简直是两个世界,一方面,混乱到让她随时想回到原来的生活中去;但另一方面,在她与博格人的相处中,凭着她的勤恳、真诚和善良,赢得了他们的信赖、尊重和爱。球队的孩子们需要一个教练才能参加比赛,让她给他们当教练,让她感受到了被需要的幸福。在这里,她还遇到了一个想要走进她生活的男人——警察斯文。
正在布里特-玛丽逐渐融入博格的时候,她的丈夫肯特来到这里,向她道歉,说他与“那个女人”结束了,希望她跟他回家,那个家需要她。
两个男人都在等着第二天布里特-玛丽去敲他们的门。她陷入了一个二难选择,是选择回到过去还是与现在在一起?
女孩薇卡告诉她:“明天谁的门都不要敲,钻进您的车,只管向前开!”
新的人生——为自己而活
布里特-玛丽曾说过她的梦想是去巴黎。博格足球队的孩子们凑钱给她买够了去巴黎往返的汽油,她出发了,这是她第一次为了自己做出选择。这个时候的她,像极了电影《出走的决心》中的原型苏敏,脱离了家庭的羁绊,不再为别人活着,而是选择为自己而活。
只是,她能走多远呢?去巴黎之后呢?她会不会像苏敏一样始终在路上?小说的结尾这样写道:
“也许她很快又停下来,也许她敲响了另外一扇门。
也许她一直开了下去。
反正布里特-玛丽的汽油绝对够用,这一点上帝敢亲自打包票。”
布里特-玛丽的汽油,我想大概是指博格人的精神,尤其是孩子们对于足球那种永不放弃的精神,给予她的能量。
在博格的这段经历,已让她的自我觉醒,马斯洛需求层次,她需要的是“自我实现”这个层次。开着车出发的她,已走在新的人生路上。
巴克曼以他一贯的幽默风格,写了这样一个暖心的故事,塑造了一个鲜活真实的人物形象,启示人们,要有面对人生危机的勇气,哪怕是63岁,人生也可以重新开始。
网图侵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