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朋友之邀,也是给自己一个契机动笔写作,简短写一下我家宝宝的语言发展。
我在研究生段毕业论文选择的是英语语言学双语发展方向,曾做过双语儿童的案例研究,因此在多年前已打定注意要养个双语娃。因为近年来的研究都指向双语儿童往往在情绪控制、位置转换方面有更好的表现和积极影响。当然Nora也达不到双母语的输入水平,毕竟英语不是我的母语,我只能算是语音还算相对标准的二语熟练使用者。
从Nora 4个月左右开始我跟她说英语,也就是一日三餐住行基本上以英语为主。Nora她爸虽然也在国外待过几年,但被我强迫one person one language,我来主要负责英语输入。Nora目前2岁2个月,输入中文英文输入基本都可以听懂,中文是强势语言,输出主要是中文,掺杂英文单词和短句,还处于典型的混乱期。
在这里插入一下我的教育理念。其实我并不是所谓虎妈,也没想给孩子过早启蒙很多知识,因为宝宝们所面对的未来里,很多基础性工作可能会被人工智能所替代,很多知识性内容积累的太早,有可能会局限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因此我希望宝宝能有一个相对快乐的童年,希望她能有好的同理心好奇心,有良好的生活习惯,热爱大自然和艺术,开放包容,从容豁达。让她早早介入双语环境,也是基于重视孩子情绪发展的目的。当然我也不是完全放任型的家长,每个阶段适度的引导学习也是有的。我小时候就是被我妈带着学琴、塞到合唱团长大的,以后我也不排斥让孩子选择她喜爱的兴趣爱好去上课进修。但原则还是less is more。
下面进入正题。
首先说说所谓的启蒙年龄跟敏感期。8个月前的baby确实可以分辨所有国际音标150个音,英语44个,中文大家可以算算汉语拼音有多少。但这样的能力在一岁之后就会明显退化。建议大家可以看一下相关的几部TED TALK还有BBC的小宝宝的秘密那部纪录片。小宝宝对于语音的敏感程度是长大后所比不了的,但是并不是说双语或者二语的介入就必须发生在这个时候。双语儿童颞叶的布洛卡区内母语和二语的大脑区域高度重合,这样会为两种语言机制的转换创造很好的便利条件。但是负责语言部分的脑区是灰质化髓鞘化最晚的,最晚可达将近40岁,其余部分的大脑在25岁左右即已成熟。而且大一点的孩子也还在关键期内,且外显式学习时自主意识可能更强,效果反倒更好。所以二语输入早一点当然很好,但什么时候学都不晚。所谓的critical period关键期,是语言习得的关键期,不是二语习得的关键期,况且到目前为止还是个假设,用来被广大英语教育机构用来招生就变了味道。
其次说说母语和二语是否会混淆。双语儿童的两种语言同时发展的初期,确实可能会出现两种语言同时发展稍慢,不如单语孩子语言发展的相对滞后现象。在两岁到四五岁都可能经历比较长的混乱期,就是把两种语言混着说的情况。但是随着他们两种语言机制的形成,以及对两种语言更熟练的掌握、语用的发展(语用简单来说就是指孩子社会化的选择在什么场合说什么样的话),他们将逐渐将过渡到语言基于对话对象进行转换的成熟阶段。您可能会说,孩子学汉语拼音时就跟英文字母混淆了。可幼儿的语言发展过程当然应该遵循“听说读写”的顺序来啊,过早的学习拼音读写,孩子混淆是太正常的事情,怪到二语上就不对了。
再次说说磨耳朵。磨耳朵这种方式是属于被动输入,而且是建立在孩子无法听懂全部内容的基础上,所以大多是无效输入。因为幼儿尤其是三岁以前的孩子的语言学习,是以互动为前提的,否则不仅无效而且还有可能过早的暴露在电视前,导致注意力分散。如果大家觉得自己语音不好,可以先自己跟着音频模仿,一边模仿一边让孩子去听。三岁以上使用音频视频,可以低效达到目的,低效是与人际互动学习相比较。
最后说说绘本。绘本我能买英文的全买英文的,因为一是很多引进版译本失去了原有的韵文和节律,二是英文版我译成中文讲还蛮容易的,中文版让我译回去英文可没那么原汁原味。读绘本大家都会的,不多说,主要是多提开放性问题,多与他们的现实生活产生联系。绘本的选择方面,大家说好的大都不错,Eric Carle,Taro Gomi,Mo Williems是我家读的比较多的。以后也可以专门再写写绘本。
总结:
- 英语啥时候学都不晚,不用太焦虑。
- 互动比听看音频视频都要高效,3岁以上幼儿可以看动画片学英文。
- 绘本是好的方式,共读时多提开放性问题。
P.S. 有朋友专门上我家来问我要不要报英孚这类的英语培训机构,我的回答是如果不差钱不用考虑时间成本当然报。如果觉得贵没时间,您自己多学学就是对孩子最好的启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