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天,我们淹没在各种各样的信息洪流中,一天中处理信息占据了我们绝大多数的时间。人的一生也就不过大约三万天左右的时间,如此消耗是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生活呢?
你也许会说,这就是工作,这就是生活。如果这些信息是必须处理的,是有价值的,那么这时间花得的确值;但如果有些信息的处理是漫无目的的,最终并没有什么意义的,那我们是不是可以认为,这就是在浪费生命呢?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最初也是按部就班地过着看似正常的生活,处理着各种需要处理的信息,然而有一天,他们发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并以此为目标,不断地向自己发起挑战,活成了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
《啊!原来我是这样的自己》中介绍了11位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中青年,有我们熟悉的、也有不那么熟悉的,从他们的成长经历,我们也许可以找到一些自己想要的答案,就是关于如何度过这一生?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万分之一种生活。
01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参加了两季脱口秀大赛的呼兰依然保留着自己的风格,理性而不失幽默。他有着哥大精算硕士的光环,在舞台上的被贴着“学霸”和“小浣熊”的标签,这看似矛盾的组合放在他的身上却一点也不违和。因为他在脱口秀中找到了让自己已可以时刻保持思考、对生活充满好奇的状态,通过不断地实践和观察,他可以保持心态的年轻,和对知识的渴望;他可以为了一篇稿子改三四十版,也可以不管不顾直接拎上开放麦就去说。因为喜欢舞台,喜欢被成百上千人盯着,脱口秀可以发挥本能中的表演欲,这样的状态就是眼下的呼兰最喜欢的最享受的。
如果你觉得脱口秀令不善表达的你止于欣赏,那么艺术书展策展人赵梦莎的故事也许会给你另一种启发。她是abc艺术书展联合发起人、策展人、编辑。多年编辑功底,让赵梦莎磨炼出了扎实的采编基本功,形成了自己的图书市场判断力和人脉资源。她的转行是因为对艺术书的热爱,因为在做书展的过程中,她可以持续看到更多新的作品和更多好的书,这让她感到快乐,并且希望能够去做一辈子。
另一位不同生活方式的热爱者张博俊是新闻系毕业的音乐剧演员,十年的时间,他将表演从“不务正业”到“变成正业”,回归了自己自小到大热爱的音乐和表演。他是一个认真、踏实、上进、不卑不亢、不激进也不自怨自艾,有自己的追求,坚持长期主义,最终获得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
他们都在不同的行业,过着不同的生活,但他们身上都有相同的特质,那就是对自己喜欢的、热爱的,会努力去学习、去争取、去积累,直到有一天,破茧而出,化茧成蝶。
02平衡的状态更令人向往
也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无需生活的轰轰烈烈、绽放夺目光彩,只要能发挥自己所长,做一份令人惬意的工作,家庭和事业可以全面平衡,那就是最好的状态。
原辰是一名电影/游戏概念设计师,是剑桥大学金融学硕士,也许你会认为这样的学历背景为什么不去投行,真是浪费。因为有着不错的绘画基础,大学期间也自学过设计课程,并且有机会参与了一些游戏的合作,而且收入回报还不错。就这样,因为这个行业让原辰更有创造力、更能表达自己,原辰早早地在自己体内就融合了通达的状态。他并不要求自己满负荷运转,觉得有点事情做,有玩的时间就很好。
作为一名投资人,李浩军的日常行程通常都排得比较满,而且并不一定受自己控制。一年中他要去见几百家公司和人。但每天十几个小时的紧凑工作,对李浩军来说,并不觉得累,他说是因为心理上和生理上都适应了这样的节奏和作息。但即使很忙,他也不会忘记对孩子的陪伴,只要不出差,他都会坚持送孩子上学,回家吃晚饭,跟妻商量错时陪伴。
最近很火的剧本杀创作,有很多人都跃跃欲试,西安的别拿就是其中的一个,他已经完成了《第七号嫌疑人》《局》《莲花观》等作品,他的生活既是松散的,也有韧性和出自本能的探知欲。因为对新奇事物的接受能力很强,别拿说他会更倾向于去寻找或创造下一个风口。他对户外活动一直情有独钟,在忙碌的工作日程里,也会抽身出来体验自然。在山地里坐坐,煮煮饭聊聊天,做自己拿手的菜。
他们的工作也许本来都需要加班加点,但生活中并不只有工作,还有更多其他不可忽略的东西,比如:家庭、亲密关系、休闲娱乐等等,我们这一生,过得平衡才能称得上完满,厚此薄彼的失衡生活并不能坚持长久。
03做自己想做的就好
成功的定义有很多种,如何看待成功呢?有人想要有钱、有人想要有权、有人却想要接近真理,寻找生命的意义。
钱庄创办了自己的泛心理品牌,她并不太关心成功与否,更在意的是自己有多少潜能,并能实现多少。她将注意力更多的放在当下,从而会少却很多烦恼,这也是自我调节的一个有效方法,她想无限靠近真理,去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不用想着何时会退休,只要还有创造力,就要一直保留希望。
身具多种标签的安东尼,既是作家、厨师和花艺师,可以说将兴趣与职业进行了深度融合,所以被称为生活方式作家,他说,职业和兴趣并水 是非此即彼的对立关系,事业可以是喜欢的事,人生道路是靠自己摸索出来的,把生活过好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态度。
作为一名非营利机构负责人,石渡丹尔走的是一条公益之路,他所负责的项目是关爱自闭症儿童,他想要必须赶在他们的人生时间线之前,规划好他们的人生,把这些孩子当作普通人看待,形成中国自己的特殊教育教材和课程体系。达成目标后,就去乡下种地,过桃花源生活,安度余生。
生活方式有千千万万,你的生活方式是哪一种?找寻适合自己的方式,去发现生命的意义,不虚度,不彷徨,过好我们这一生。
晨星更新于2022年4月8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