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片田野,它位于
是非对错的界域之外。
我在那里等你。
当灵魂躺卧在那片青草地上时,
世界的丰盛,远超出能言的范围。
观念、语言,甚至像“你我”这样的语句,
都变得毫无意义可言。
-----来自鲁米的一段诗。
读着这段诗,内心充满了各种说不清楚的情绪。今年开始更多的关注自己的心理,通过订阅心理学课程,慢慢学习,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渐渐的开始改变。只想要成为更真实的自己。
“好我”与“坏我”
万事万物都有对立面,包括自己的各种特质。每个人身上都有“好我”和“坏我”。当我们看到了A,也就看到了-A。一个人执着与“好我”时,是执着与用这种方式和他人建立关系。“好我”的对立面,会被一个人视为“坏我”,我们会想办法避免它。
最近几周,自己的情绪整体比较低沉,感觉抑郁,对啥事都提不起太大的兴趣,没有什么可以让自己开心的笑起来的。焦虑充斥着每一个细胞。其实自己内心焦虑的事情,并不是多大的事,昨天学习到这个“好我”与“坏我”的内容,才突然明白,原来我一直在逼迫自己呈现出“好我”,避免“坏我”的出现。对自己的要求和期许,太着急看到结果,进步的速度,比想象中慢,所以自己会出现很多沮丧。每天要求自己听各种课,看书,学习。提升专业知识,提升应对各种关系的技巧,提升表达能力,提升自我情绪的管理能力。这一系列对于自己的要求,让自己呈现最大程度的“好我”,从而想要去赢得关系中,更自信的自己。
明白了这些潜意识在支配着我的情绪,慢慢的放下,与自己的缺点共处,接纳自己的慢速度成长,好像内心瞬间开阔了不少。
权力规则与珍惜规则
权力规则,就是“我与它”的关系。我将你视为达成我的目标的对象与工具。在以工作关系为核心领域的社会领域,运用权力规则。
珍惜规则,就是“我与你”的关系。只想带着本心的我,和你的本真相遇。在以亲密关系为核心的私人领域,运用珍惜规则,尊重自我的本真。
只有在合适的领域,好好去把握和运用适合的规则,才能让自己在人际关系中,处理的更恰到好处。
学习了这节主题的内容,让我明白了职场中的“我与它”的关系模式,改变了自己对于关系的情绪反应。自己的性格,是属于在乎别人看法,对别人的态度、情绪比较敏感。之前和某部门的同事沟通工作,但对方的态度不是很友好,总感觉是谁欠她的,当时自己的感受就不好,是不是我哪里冒犯了她,她怎么会这种态度对我,会马上想到是自己的原因。后来经过很多同事了解,她对于其他部门的同事,也都是这种态度。对于迎面走来的同事,自己肯定会热情的微笑着打招呼,但不一定会得到对方同样热情的回应。
现在改变了自己对于这些态度的情绪反馈,这是“它”的问题,与我无关。在工作中,我变得更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不同的观点,不再像之前那样,处处在意别人的眼光,而不敢说出自己的心声,内心的力量,变得更强大。
珍惜规则,运用于私人领域,就需要我们在生活中,家庭关系中,不要用工作中的权力规则去控制,要求家庭成员。而是用爱,本真去与家人相处。当自己收起那些命令,要求的口吻时,收获的是更多爱的反馈。
性格,是自己的内在关系模式
性格,在关系中形成;
性格,在关系中展现;
性格,在关系中改变。
心理学里讲到6岁前就已经定型了一个人的内在关系模式,即性格。
从小时候5岁多开始,父母就不在身边,由爷爷奶奶养育大,虽然也是疼爱有加,但完全缺乏了对父母的依恋感和亲切感,以致于现在的我,有了自己的家庭,孩子,和父母的亲密关系还是处于一定的距离感。我从来没办法做到和父母有任何肢体接触,就像特别简单的牵手和手挽手。一直以来,对于同性的朋友,也非常不习惯亲密的手挽手之类的动作。
因为强势的母亲,总是对我是贬低,拿别人和我比较,包括从小的成长,恋爱对象,结婚对象,以及现在的生活,都是充满了各种干涉和贬低。我变得对人际关系比较敏感,在乎别人的眼光,常常因为别人的眼神或者一句话,总想自己是不是哪里做的不妥当。这样的我,真的很累。学习的越多,越知道原来这些现象背后的心理逻辑。只有通过自己的探索,慢慢的去疗愈,变成更真实的自己。去慢慢探寻一个自己说了算的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