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芥川龙之介
————————以下摘录——————
生母发狂,为人养子,个性压抑,终生背着精神负累,这是芥川龙之介与生俱来的不幸,是他的命运。
“究竟有没有无私的爱?。。。。若没有,人生会痛苦无比。”
作者的用意似乎想说明:人常要用谎言来文过饰非,实况常被歪曲隐没,以致事物真相不可认识。
“周围尽是丑恶。自己也丑恶。。。面对周围的丑恶,活着就是痛苦的事。”
小说喻示理想永远存在于追求之中,一经实现,随即幻灭。
弃世
芥川不去讽刺宗教的欺诳,唯是赞美那种坚执信仰对精神的提升。
他本有辞世之念
但有种脚力尽看庐山之感
此豪勇,完全不同于片刻前上来逮老婆子的果决。
颇有“好一似今朝沦落人,且回首往昔荣华日”之慨。可惜,内供缺乏明智,参不透其中道理。
内供尽管不明其中缘由,却总感怏怏不乐,无非因为从池尾僧众的态度中,隐约察觉出这种旁观者的利己主义。
尽管如此,五品却从不动气。那些不平事儿,他全然不往心里去,为人窝囊怯懦竟到如斯地步。
“莫如此呀,各位仁兄!”
这份体恤,虽然淡薄,刹那间却浸透他们的心田。
因为,从五品那张营养不良、面带菜色、木讷迟钝的脸上,透露出这是一个饱受尘世逼迫的“人”。
于是,很久以来,将山药粥饱餐一顿,便成了他唯一的愿望。 当然,此事他从没告诉过人。不但如此,甚至连他自己都还不清楚,此乃他平生之宏愿。也不妨说,他事实上就是为这盼头而活着。——为一个不知能否实现的愿望,人有时会豁出一辈子的。 笑其愚蠢的人。毕竟只是人生中的过客而已。
即便一条狗,终日受虐待,偶尔给块肉,也不会轻易凑上去的。
他是这样的陶陶然,没有一丝苦寒之感。
“夫宠辱之道,穷达之运,个中滋味,可说遍尝殆尽。妙哉。人生与子之所梦,并无二致。据此,子对人生之执着与热情,该可减却几分吧?既知得失之理,死生之情,人生诚无意义耳。然否?
此生却曾活过。
“知天命,犹与天斗,方为英雄。”
这时,他那有如帝王般威严的眼睛里,既不是利害得失,也非爱恨情仇,更看不到一丝一毫为毁誉所苦的心怀,而是充满不可思议的喜悦之情。或者说,那是一种感激之情,悲壮得让人神往。不懂得这种感激之情,怎么能咂摸到戏作三昧的甘美呢?又怎么能理解戏作家庄严的灵魂呢?这不正是“人生”吗?洗尽了切残渣污秽之后, 仿佛一块崭新的矿石,光辉夺目地呈现在作者面前。。。
唉,我又得像娼妓一样,抬起这张羞愧的脸,面对天日。
汝能善待人,主必善待汝,即为此理。
你错。今晚,正是今晚,你背负的是一身承受着全世界苦难的耶稣基督。
正如马太福音所记:“清心的人有福来,因为他们必得见神。”
“承情借我看这么久,多谢。”
“我在想焰火的事儿。我们的人生,也好像焰火。”
“我相信,圣父基督的在天之灵,一定能明白我的心思。不然的话,基督跟姚家巷警察局的官老爷,岂不是一回事吗?”
“不论当什么,我想,都该堂堂正正做个人,本本分分过日子。”
这些回忆里,无论哪桩,都可看出托尔斯泰的倔强。他压根儿看不到别人真实的一面,总认为别人的所作所为,都是虚伪的。这倒不限于别人与他行事上发生矛盾的时候,即便别人和他同样放浪成性,他可以原谅自己,却不肯宽恕别人。
对我这个器小易盈的人来说,这就足以让我感激不尽了。
日夕黄昏,既没有悲哀,也很少快乐。不过,公主依然故我,在这疏懒闲适的生活中,一时倒也乐在其中。
“那是个没出息的女魂,既不知天堂也不知地狱。念佛吧!”
都说猫不记三年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