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Linn@SocialTalent
从爱立信推出第一款智能手机,至今已有十四年之久。移动互联网至今发展如何?分享几个有趣的数据:
拥有手机的人比拥有牙刷的人多。
每天卖掉的iPhone是378000,而全球每天新生婴儿是371000。
86%的用户会在看电视时使用手机。
用户在移动端分享内容的次数是PC端的两倍。
(来源:socialmediatoday\techcrunch等)
这是最近的几个案例:
1Uber-网易云音乐线下音乐站。Uber在几个省市建立了拼车等车站,等车的人连上Wifi即可进入H5,用户可以在此与陌生人分享音乐和评论交流。
2央视《创观察》,手机电视双屏互动。观众扫描二维码可以作延伸阅读、留言评论和参与测试游戏。
3好基友赛车游戏,双人协作拿基友神秘大奖。A玩家进入游戏,B玩家扫描A的游戏二维码建立连接,两人可协同游戏。
以上案例都是H5的最新应用,央视的多屏互动虽然仅是简单的延伸阅读和测试题互动,但作为权威电视台的创新之举,其实意义重大;“好基友赛车游戏”案例是ih5.cn最近比较火的双屏通信游戏,用户做着好玩的,它意味着H5技术已经不是问题,技术小白也可以用工具做出非常高级的H5应用;“Uber-网易云音乐线下音乐站”是未来应用给Uber和网易做的结合线上线下的陌生人互动,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尝试。
H5+数据+移动社交?
移动营销的概念已经提了多年,但至今没有太多成熟的方法和实践。以前移动营销可能以SMS、App为主要技术手段,但是两者均有致命的问题——短信营销表现力有限且受到运营商的诸多限制,而App的开发成本以及用户使用成本极高。
H5+数据+移动社交,可能是目前移动营销最值得一试的组合:
H5:内容产出与交互终端
移动社交:节点广播与连接
数据:增长与转化
H5不用多说,大家看腻了,不过这里要强调的是H5作为Web App的强力技术,在用户终端的应用必是大势所趋,非几个动效所能代表。具体的操作本文不多阐述,下文仅提出几个新的实践和尝试。(一些具体的方法和制作指南,这一年来写了好几篇所谓的H5干货总结,有兴趣可以在Social Talent公众号查看,如:史上第一H5传播效果计算器,算算你的投入值不值?
社交网络天然具有大规模传播的环境,而“移动终端”的属性带来了频繁的接触点,这是PC所不具备的特性,想想你每天无论上班下班都在刷朋友圈看微信群的情景。几年前微博火的时候,想必你不至于每十分钟看一下吧,但现在呢,边工作边看微信是多么正常的事,正常到老板根本不会发觉你在“休息”。
数据管理是普遍做Marketing的同学最不擅长的,一是本来做一个H5页面的开发就要给程序员跪了,还要监测这个收集那个的,后端前端都要,实在费时费钱又费脑,所以干脆很多人就避而不提,KPI往往就止于PV UV。但对于企业,特别是中型、小型企业而言,那种所谓的曝光并没有茶叶蛋用,用户增长或者真金白银卖产品才是王道。
移动营销不是做一个App,也不只是做一个H5
接下来要具体探讨的,不是教大家怎么做一个病毒传播的H5案例,而是如何实施高效、死磕业务目标的营销。归根结底,营销还是围绕增长和转化展开,如果不明白100万传播是如何给企业带来业务/用户增长以及价值转化的,那即使不小心搞了个病毒传播,对企业而言也不过是一笑而过。
以下将从 1.内容产出(H5) 2.节点广播和连接(移动社交) 3.增长和转化(数据管理)三个方面,分享笔者的一些实践和经验,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幅有限,本文的观点也难免有些偏颇,感兴趣或者有其他不同意见的朋友可以参加11月7日STC的分享会,届时可深入交流,点击阅读原文报名。)
1内容产出(H5)
目标人群洞察是第一位。找到关键的目标人群,你的内容和渠道就成功了一半。对市场和运营人员的首要要求就是:深刻了解目标人群。几个问题丢给他们:知道我们的目标人群在哪些线上线下场所活跃么?哪些人说话管事儿?有没有跟他们混在一个论坛?是否曾与他们真诚地聊过一次天?……然后,再开始做H5。
强需求提升转化率。直击痛点,剩下的就是让痛的人知道。当然,洞悉目标人群痛处的前提,还是你要足够了解TA们。营销本质上跟做产品是一个道理,围绕的核心都是用户需求,只不过产品只管洞察需求>解决需求,而营销是让用户感知需求,然后再引导用户体验产品。所以营销要更强调场景化,用户感知往往需要特定场景来引导,而且场景化能降低用户的“戒备心”。
这是最近给iH5做的一个例子——“免费的H5模板商店”,上线至今大概是20万访问,目前仍在持续增长。做这个商店的原因就是iH5有很多用户需要,对于一些非常漂亮实用的H5,他们希望能更改素材使用而无需重新制作。渠道投放以目标人群所在的相关社区和媒体为主,并且时机也选在中秋国庆前夕,此时正是大多数企业制作H5的高峰期,这是场景化的考虑。
注:整个H5模板商店的注册和下载功能都是跟产品本身的账户系统同步的,市场部门和产品部门基本是无缝协作,所以20万访问对整体的用户增长也起到了很大的正向作用,一会针对数据和转化具体阐述。
高频试错,爆品突破。我曾经在一篇文章中探讨过营销的科学性,这里再次提出观点——爆品是小概率事件,让它发生的科学方法就是低成本高频试错。当然,这里的试错并不是漫无目的,要有一定的策略,个人比较推荐的是——以需求为主线,场景为变量。
举个例子,Uber的“一键叫XX”,打车是需求,是始终不变的主线,叫出个什么车什么司机,那是场景变量,这个变量可以是夏天的冰淇淋车,可以是复仇者联盟,可以是CEO,也可以是佟大为。再比如上述的iH5模板商店,主线是H5制作,场景变量是各种节日营销、会议活动、双十一……
然,如果你洞悉人性,那你是科学本身,大可不必大费周章。
2节点广播和连接(移动社交)
识别传播节点,意见领袖管理。H5可以很容易记录传播节点带来的流量,你可以知道通过那些人带来的PV UV甚至注册量最大。这里需要用到UID(用户识别),目前主要的识别方式有微信登陆获取Openid/Unionid或者在H5中设置手机登陆,微信登陆体验好些,但到达和管理不如手机登陆方便。如果能知道哪些人是强有力的传播节点,做核心用户运营便会事半功倍。再说,有影响力又爱你的人,当然要重视。
人以群分和马太效应。整个社交网络就是由一个个圈子组成,相同属性的人很容易聚集到一起,营销要找到的就是圈子的信息交换节点(类似KOL)。老子有句名言:“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10个人有六个人说你的产品好,往往其他四个人会很容易成为你的用户,但前提是这10个人处于同一个圈子。而移动终端事实上加速了社交圈子的信息流动速度,使得马太效应更加明显。
3增长与转化(数据)
时刻谨记数据收集和管理。这一点对2B业务尤其重要,任何一次传播都要考虑销售线索和客户转化的问题。思考用户在看到内容之后——无论是你的H5还是文章——有可能的下一步是什么,是了解更多、业务咨询,还是产品体验,你需要留下充分的反馈渠道,并且不遗余力的引导他留下线索。
死磕增长转化的数据监测。还是那句话,营销最终的目的是增长和转化,所以数据监测也要围绕它们展开。反复的A/B test是必须的——哪种方案能实现最大的增长量或者成交额。举个例子,在上述H5模板商店中的注册引导原本有两种方案(如下图):A、先注册再访问。B、游客模式浏览,下载模板时再引导注册。直觉上方案二体验更好,但最后数据监测的结果是A方案的注册量比方案B高一倍以上。
组件化,即插即用。iH5的市场部门每个月要产出十几个H5,几乎每一个H5都要带有跟业务目标结合的注册转化组件,引导用户注册或者收集用户反馈,最终所有营销活动的数据都会和产品的用户数据体系统一管理。组件化的好处是,每个市场人员可以简单的实现产品用户体系和营销活动的绑定,并且有明确的KPI和评估来源。
以上这些都需要公司内部市场部门和产品部门的紧密协作,类似用户注册组件化这种事情,既要有市场部门的规划和推动,也要有产品和技术部门的全力支持。
作者:Social Talent Circle @Davidih5.cn 首席运营官
版权声明:本文为STC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STC全称(Social Talent Circle),是品牌社会化营销领域高端私密职业社群,汇集业界精英和一线品牌的最佳实践。我们为品牌方CEO和CMO、品牌经理、数字营销经理和社会化营销经理、CRM经理、营销总监提供线上交流平台和知识分享,为VIP会员提供高级定制咨询服务、线上学习和线下沙龙。
微信公众号:SocialTalent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