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的时候曾学过王愿坚的《七根火柴》,写在茫茫的草原上,凄风苦雨中,一位生命垂危的红军战士顽强地期待着战友,把怀里千辛万苦保存下来的七根火柴,夹在党证里交给战友的事迹。是以小见大的作文范例。
所谓“以小见大”就是能从生活中的细小之事、微小之物中挖掘出其不寻常的内涵,拓展、延伸到大的事情,大的主题。能透过现象看到事物本质 ,从而提炼出深刻的主题。
无独有偶,最近读到迟子健的《我对黑暗的柔情》和黑井千次的《老太婆和自行车》两篇文章时,发现他们也是以小见大的写法。
《老太婆和自行车》这篇文章写了老太婆门前停了一辆无人要的自行车,随着时间的流逝,自行车先是丢了一个轮子,后是丟了一个车座,直到最后只剩一个车铃。《我对黑暗的柔情》写了回到乡下母亲的花园,因为被蜜蜂蛰了一下,痛的黑暗里几次起床,看到黑暗引发的思考。都是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小事。
除了两篇散文的语言优美之外,最重要的是他们能从小事中提炼出大的主题。
《老太婆和自行车》文末写,老太婆把自行车的车铃埋在土里,“夜里做了一个梦,院子的角落里钻出了白嫩的牙,长出了比他还高的小树,而且树枝上挂满了闪着银光的车铃,在风中发出叮铃铃的清脆响声”。就这个梦,一下把文章拔高了,使平铺直叙的一件简单事,充满了想象和美感。
而《我对黑暗的柔情》文末写:“有谁会欣赏黑暗呢?面对着这处子般鲜润的黑暗,身上渐渐泛起暖意 ……上帝给了我们黑暗,不就是送给了我们梦想的温床吗?如果我们放弃梦想,不断地制造糜烂的光明来驱赶黑暗,纵情声色。那么,我们面对的很可能就是单色调的世界了。……只有这干干净净的黑暗,才会迎来清清爽爽的黎明”。文章的哲理性深刻性起来啦,引人思考。
对小事的描述容易,难就难在见大。怎么能从“小”连接到“大”?从事物的现象看到本质?这不仅需要个人的知识储备量,还要有独特看待事情的眼光。这才是最难的。
写不出那个大来,从而升华不了主题,这才是我不会写”以小见大”的散文的主要原因。
快速解决的办法有没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