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曰: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意思是,有一种人向外奔逐得越远,所知道的就越少,所得到的就越少。
把功夫都放在奔忙的路上了,没有一天不想快速地达到目的地,从而忽视了路边美妙的风景。
只想砍柴,没空磨刀,就算遇到青山绿竹,也无力收获。很多人在寻找机会中失去机会的。
孔子说,学习的目的有两种,一个是为了自己的人格修养而学,一个是学给别人看,用学习当做一件外衣的装饰,去获得别人的肯定。
一个叫为己之学,一个叫为人之学。为己之学,越学越博大,越学越谦虚,越学越淳朴。为人之学,越学越狭隘,越学越清高,越学越刁蛮。
这是《论语·宪问第十四》的章句: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不妨来问一下我们的孩子,你的学习目的是什么?
回答不外乎几种:
1、长大以后当一名大人物,譬如科学家等。这基本是最好的一种了。说明我们的教育没有偏离得太远。但,当科学家不是最终目的,当了科学家去研究“编辑婴儿”怎么办?这还是为人之学。
2、为了考清华、北大。
3、为了找个好工作,过一分好日子。这是宋真宗的理论: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4、为了我爸、我妈而学。这就很糟糕了。他不是在学习,而是在完成任务,就像一个公务员是为了给纪检委工作一样。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这是不作为,不担当的缘由。
5、我也不知道为啥学,别人学我就学。听起来是个笑话,但这样的孩子特别多。每天懵懵懂懂地学,没有目的的学。成绩自然落后。
6、还有一种特别高大上:为了报效祖国而学。这种学很麻烦,跟不知道为啥学差不多。有可能是一句空话,觉得这样说很过瘾,很拉风,言出就会获得一路狂赞。但也不能排除真的有学生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了拯救天下黎庶而学。
1、看他读的什么书。若是历史、经典和英雄传记,这孩子所言不虚;
2、看他的父母是什么人。假若父母每天玩手机、聊段子、刷视频,这孩子没希望;
3、看他老师有没有抱负。我不知道中国还有多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老师。
孩子到底该为何而学?
很简单:做一个好人。
教育就是个培育人格、修养性格、塑造体格之学。
可怕的是,大多中小学德育老师没有职称,体育课程被其他科目占用,而性格课根本没有。
如此,学的越好越麻烦。难以想象,一个人格缺失、性格暴烈、体格野蛮之人掌握了倚天之剑、屠龙宝刀,学成了武林秘籍,世界是否要血雨腥风、暗无天日?
人不为己而学,天地所不容。此乃: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把那颗游荡的心从外面抓回来学习吧,把玩耍在大街上的孩子喊回家吃饭吧,把疲惫、沧桑、虚浮、急躁的旅程安歇下来收拾行囊吧。或许,我们还有希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