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在媒体和技术门口徘徊的【今日头条】

在媒体和技术门口徘徊的【今日头条】

作者: 牙牙虫 | 来源:发表于2018-04-21 19:29 被阅读31次

在媒体和技术门口徘徊的【今日头条】

从前有一个庄园主,他邀请旁边的农户都来自家种地,并且放话,你们随意种,我只看产出,高产出的我再给你们额外津贴奖励,农户们兴奋地撸起袖子加油干,不考虑土地状况,不考虑品种是不是相斥,以钱为目标的全力播种。

第一年,全员高产,接下来的几年都是,但土地的虫害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庄园主看到,没在意,他想,反正我只是提供地,虫害是农户种植不当引起的,关我什么事;而农户则在心里嘀咕,反正地又不是我的,我只管产量,引发虫灾,上面来请喝茶也有庄园主顶着,我怕啥。

4月的今日头条可以用两个字概括:水逆。

▲ 4月4日,因播出有违社会道德节目等问题,今日头条和快手两家被广电总局约谈。

▲ 4月7日,火山小视频(今日头条旗下)和快手被从安卓商店下架。

▲ 4月9日,今日头条公众号称,其旗下产品抖音24小时内遭遇400个公众号黑稿攻击。

▲ 4月10日,今日头条与网易新闻、凤凰新闻、天天快报一同被从App Store下架,但其被下架时间最长,长达三周(今日头条付费版仍可下载)。

▲ 4月10日,今日头条旗下产品内涵段子被永久关停。

这波水逆,估计今日头条自己也没想到,毕竟,它的发展一直属于老天爷赏饭吃,自带好命。

为什么这么说?

2012年8月,今日头条发布第一个版本,除了张一鸣外,who care?

一个智能手机尚未全民普及,苹果还不是街机,2G网络一统天下的时代,突然有个人出来和大家说:以后大家想在手机上看什么内容,我就给你推送什么。

what?这是普通人的正常反应。

但4个月之后的2013年就不一样了,这一年被称为“大数据元年”,《大数据时代》稳站各大畅销书榜单。

不管看没看过此书,“大数据”这三个字一定是听过的。

如此大环境下,今日头条成了“大数据”应用的尖子生,依托数据算法,个性化推荐内容,又赶上智能机的快速普及,其成为了今天新闻类app流量巨头。

01 是媒体公司,还是技术公司

张一鸣曾说,“今日头条不是一家媒体公司,而是一家具有媒体属性的技术公司。”

这话在今天看来可以说是,妙(ji)哉(zei)!

其所谓媒体属性的技术公司,不过是承担社会责任大小的托辞。

就好比你去隔壁班旁听,刚好被老师cue回答一个常识性的问题,你却支支吾吾什么都说不出,老师刚要生气批评你,你小声来一句:老师,我不是这个班的学生,我是来旁听的。老师绝不会为难你,反而会回你微笑,让你坐下好好听。

双重身份的好是,关键时刻可以保命,但张一鸣不知道的是,若沾上“媒体”二字,有时是可以要命的。

不管今日头条如何在媒体公司、媒体属性上玩文字游戏,App Store和广电总局可一直把它归在新闻类之下,这就尴尬了!

但不可否认的是,今日头条确实是在用自己的技术倒逼媒体变革。

其出现之前,唱衰纸媒的声音从未停止,新闻业界对于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全媒体,以及媒介融合看法不一,未来的新闻到底要怎么做,没有人知道。

而今日头条的智能推荐,精准算法,让一票人发现,做新闻细分是条可行之路,同时也让另一票人意识到,非新闻专业也可以做新闻,当然,这是后话。

02 我关心的,到底是不是头条?

新闻资讯聚合平台,今日头条并不是第一个,在其之前,有一个火了很长一阵,叫ZAKER的APP。

杂志式的界面排版+资讯聚合,这是最初的ZAKER,但如今它已越来越今日头条,且使用者廖廖。

最开始的ZAKER和今日头条是不同路的,前者只想扮演好一个传递者的角色,选择权始终在用户手中,至于你想看什么,那是你的事,与我无关;而后者则是用心讨好每一个用户,以技术之名,看你想看。

这就有两个问题,我关心的到底是不是真的头条?以及我看到的到底是内容头条,还是流量头条?

从今日头条定位来看,其无限放大个性化的操作,用户是相当买账的。

以前看电视获取新闻,不想看的节目只能换台反抗,现在好了,直接删除订阅,看都不看,简单粗暴。

但对媒体工作者来说,阅读点击量成为了KPI考核的唯一标准。

人人都想10万+,100万+,1000万+,但同一篇内容的稿子,因为标题、发布时间、自身粉丝体量、推荐等等原因,点击量千差万别,反正内容是不是写得真的好,who care?内文写得再好,不如标题起得好,而今日头条里面又有太多文不对题,危言耸听的内容。

所以,今日头条所谓的“头条推送”是流于表象的筛选推送机制,系统无法分辨新闻稿和通稿,不知道稿子的好坏不是标题来定,也不取决于配图,“黄色新闻”更是需要警惕和抵制的。

对不起,这样的头条并不是我关心的。

而今日头条一直引以为傲的数据算法,也并不如最初那样好用,误点、不感兴趣,系统后台都会如当机般,执着地推送给用户,以及其中掺杂着大量的广告信息,即不关心的也成了头条。

用户不是傻子,更不是可以随意摆布的愚民,这种做产品的思维就是在自掘坟墓。

没有媒体的底子,却成功生长的今日头条是个个案,有时代发展的特殊性,也有其自身特别的打法。

聚合是一种方式,提供一个人人都能写作的平台也没错,但门槛还是要有的。

一直写好文的,偶尔出片烂文叫失手;但一直写烂文,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叫别有用心。

如今,面对最严监管,今日头条的人工审核队伍一夜从6000人扩至10000人,这支万人队伍究竟能不能拔掉那些口水文、标题党杂草,并不知晓。

但有一点,现在的张一鸣应该深刻体会到了“媒体属性”这四个字,旁听生也是要遵守课堂纪律的,否则就不要来,这是常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在媒体和技术门口徘徊的【今日头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dkfl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