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着走着忽然发现了这两个房檐,忍不住拍下来。没有啥特殊吸引我的地方,只是触动了一些很久很久以前的回忆。
八岁以前我家是和爷爷、叔叔一家住在村子里一座古旧的小四合院子里的,我出生那年奶奶没了。
那时候的房屋都低矮窄小,房屋低,门窗肯定也是低的。记得我大姑和小姑家表兄们都是一米八几的大个子,每次来家里进屋门都要弯腰弯很大幅度才能进到里屋。小时候看他们进屋那么费劲就幸灾乐祸:活该啊,谁让你们长那么高的。等长大了可羡慕人家了,高大英俊的表兄们呀真是帅酷。
爷爷奶奶住在西屋,叔叔家住东屋,我家住南屋。东北角的东墙角和北墙角两个猪圈,北面两个鸡窝加两个放杂物的棚子,叔叔家墙角有棵很粗壮的枣树,中间是快被挤没了的院子。
房屋小,院子小,叔家五个孩子,我家兄弟姐妹五个,两家五个男孩子五个女孩子,十个孩子都是挨着肩的,相差一两岁。那时候孩子们玩的花样可多了,女孩子跳绳、跳皮筋,抓石子,男孩子玩弹弓、抽陀螺、拍元宝,要不各个房间棚子的捉迷藏,要不就一窝蜂地跑出去,要不就在院子里折腾。玩儿在一起却也经常打架,每天状况百出,小小的院子又是个小小的战场,笑声哭声简直和天上的星星一样多。再有鸡鸭鹅、猪圈里的黑毛猪时不时的叫几声,乱成一团。放到现在是无法想象的吧,可是那时候真的很快乐,整个童年就是在那个小院子里度过的。
我记得那会儿我家东面是叫二伯的家,南面是三奶奶家,西面出门是胡同,北院墙临街。都是这样的小院子,三奶奶家的也是四合院。家家都挨的很近,两家房不是都圈在墙里,交界的房背面就当墙了,之间留个滴水的四五十公分的距离,房檐靠的就更近了。
鸡犬相闻,隔着层薄薄的窗户纸有啥秘密吗?
大人们不出自家院子就可以串门了。为啥呢?可以高来高走呀。
两长几短几根棍子钉个梯子,三几下爬上房,抬腿,就站到别家房顶了,方便不?也有的都不用梯子,墙就矮,拿个凳子,上墙再上房。月黑风高夜杀人放火时啊,房上客岂不是很危险?在这里你就把心放到肚里妥妥的吧,自己人,都是串门的,掀门帘进屋,自己落座。客人自然,主人抬眼望过去也没一点儿别扭,就像自己家一样,熟悉的不能再熟悉。
我在那个小院子度过了八个春秋,我家就在村外盖了房子搬出来了。叔叔家又住了十来年也翻盖了新房。后来村里翻天覆地的变化,再也看不到一家小四合院。
后来出去上学、工作、成家,一别多少年,再回家,路还是那条路,只是不认得几家了。跟我叫姑奶奶的都有上小学的了,除了那些比我年长的能依稀认出,年轻人你说还能有几个熟面孔呢?
小时候的故事很多,还没来得及理会,忽悠悠的已经长大了,匆忙忙的又老了。
现在总是说宝贝,一定要合理安排好时间,该学习学习,该锻炼锻炼,有时间了一定要出去走走,多增加些阅历,年轻是个很重要的阶段,不要辜负了。
斑驳篱落旧时泥,回不去的老时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