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yuè)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论语•学而篇》
【译】学习后经常实践所学的知识,不也很令人愉悦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胡?——《论语•学而篇》
【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3.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论语•八佾篇》
【译】已做过的事不用提了,已完成的事不用再去劝阻了,已过去的事也不必再追究了。
4.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篇》
【译】温习学过的知识进而又能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做老师了。
5.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篇》
【译】十五岁就立志学习,三十岁按照礼仪的要求立足于世,四十岁遇到事情不再困惑,五十岁就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支配的事情而乐知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各种不同的意见,七十岁可以随心做事情却又不超出规矩。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篇》
【译】看见有德行或才干的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没有德行的人,自己的内心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7. 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篇》
【译】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篇》
【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9.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篇》
【译】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要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如果看到他们的缺点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像他们一样的缺点,若有,要一起加以改正。
1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篇》
【译】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不能深刻理解,陷入迷茫。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实实在在地学习,终究一无所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