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周敦颐的认识还是从《爱莲说》开始,后来对他就不怎么了解了。但是当我翻看这本《理学开山周敦颐》这本书的时候,我才发现,原来周敦颐竟是如此的厉害,居然是理学的开山之祖,方知我知识之匮乏。
对儒学来说我知孔孟,也知后来的程朱理学,以及明代的“心学”大师王阳明。初以为理学为程朱所创,读后方知为周敦颐开山,程朱开拓发展。因其理学思想成就,后人尊他为周子。
一人思想所成非一日一时之功,周子少年坎坷,家中亲人悉数命归黄土,然而其少年立志,专心读书思考,奋发图强,终于“月岩悟道”,在此悟得“无极而太极”道理,奠定其后学术之思想基础。
周子思想成就源于其《太极图说》和《通书》。在《太极图说》中周子注释“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正是因为要成“仁义中正”,而《通书》则主讲人生修养。 在《爱莲说》中,我们可以得知其对君子的向往 ,不被名利困扰。周子一生,为官时勤政爱民、清廉正直、四处巡按,个人品德又是坚持操守、品行高洁。这也成为后来理学的基本逻辑。
若说其理学思想靠的是“悟”,那么理学传播则师靠“兴教办学”。后来成为朋友的程珦给他送来中国儒学史上两个响当当的人物:程颢、程颐。两个人后来奠定理学的思想基础,使理学成为儒家思想重要的一脉。
我在想,周子为什么能一下培养出两个理学大家呢?除“二程”本身优秀之外,我想应该还有周子的教学方式。其在教学过程当中,很注重培养学生在道德、理想和明智等多方面的发展。周子兴教,好似一个传道者。“通过天地生物,来说习仁德,而不是知识技巧”。这就是他在教学中的一种追求,也是按照这个追求付诸行动。韩愈有言: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作为老师,周子深谙师者之道。
师者之道,始于开明。开明的教育方法,不仅仅只是自己来给学生授课,还邀请当时的学界名流来讲学。在那个尊师重道的封建时代,敢于让学生在鸿儒硕辅中博采众长,吸收不同名流的教学营养。同时周子还敢于采用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特别注重启发原则,以发散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主观能动性。这种教学理念不仅对他当时学生产生巨大的化学效应,对周氏一族也有影响深远。
我从周子身上最受启发的一点就是,如果学校的教学方式仅仅只是教授考试技巧,而忽略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要义,则就失去了教育的意义。一套好的教学方法,不仅仅能够启迪学生的智慧、教授学习的意义,还能促进思想的传播。这种开明的教学方法,对今天的教育发展和教育方法的改善,具有很大启示意义。
从周子兴教办学开始,教育伴随其一生。无论仕途如何动迁,兴教办学从未停止。每任职一处,周子就在公务之余,利用旧有的县学兴教讲学。就算是最后归隐庐山后,还在濂溪书堂著书立说、讲学授课,为教书育人奉献一生。在我眼里他不仅仅是理学大师,更是一名尽心尽力的好老师。能当他的学生该是多么幸福的事呢!
从他的故事里,我看到了一个教育家,一个能够启迪学生智慧的老师,一个为教育事业奉献终生的老师,他把“至善”“至诚”的学术思想用行动传递给学生;我也看到了一个品行高洁的实践家,他用实际的行动践行着“花之君子”的操守。
教育是国家进步的动力源泉,也是一个人进步的动力来源。学习不是什么负担而是一种生机和活力,正如周子在教育中所授的那样,求道亦是求乐。我们学习之人,学而思、思而入道,最终在快乐之中进入大道,而不是给自己的内心造成极大的负担。
周子的一生是纯洁高尚的,转过来也推动了社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而教育,并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还有内心的快乐和光明。
网友评论